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彭殇为虚诞              B.故述往事,来者

C.引以为觞曲水            D.臣具以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活用现象。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A项是意动用法,把……看作一齐。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相关题目

--Is there a library _________ the post office? --No,_________. A.in,the
--Is there a library _________ the post office? --No,_________. A.in,there isn’t                                           B.next to,it isn’t C
如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动点,以AE为一边作正方形AEFD
如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动点,以AE为一边作正方形AEFD,对角线AF交边CD于H,连EH. ①BE+DH=EH;②EF平分∠HEC;③若E为BC的中点,则H为CD的中点;④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唐元和初年北宋治平年间南宋初年元中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唐元和初年北宋治平年间南宋初年元中统四年明朝永乐初年 铁年产量207万斤824.1万斤216.2万斤584.4万斤957.5万斤 表格能够说明的根
已知,则(    ) A.                  B.       
已知,则(    ) A.                  B.                C.              D.
 “3加2乘以5是多少?”是一个歧义句。可以理解为:A.(3+
 “3加2乘以5是多少?”是一个歧义句。可以理解为:A.(3+2)×5=25  B.3+2×5=13    若消除歧义,可以改变说法。(2分) 如是A,可表述为:      
—_____ the weather is today!         A. What a bad    B. What bad
—_____ the weather is today!         A. What a bad    B. What bad    C. How bad a    D. How bad
如果一个点是一个指数函数与一个对数函数图象的公共点,
如果一个点是一个指数函数与一个对数函数图象的公共点,那么称这个点为“好点”,下面五个中,“好点”为 ▲ .
(7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
(7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钉住;把滴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