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动物育种人员饲养了一定数量的A动物,为了研究毛色的白色与黑色的显隐性关系,该饲养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实验结果 |
第一次实验:(1只)白色×(1只)黑色 | 生育3只黑色子代个体 |
第二次实验:(1只)黑色×(1只)黑色 | 生育2只黑色子代个体 |
第三次实验:(1只)白色×(1只)白色 | 生育4只白色子代个体 |
某植物育种人员种植了一批中国本地的豌豆品种,为了研究该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的显隐性关系,该育种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实验结果 |
第一次实验:(1株)圆粒豌豆父本×(1株)皱粒豌豆母本 | 收获3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第二次实验:将第一次实验获得的部分种子作父本与皱粒豌豆母本杂交 | 收获18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第三次实验:将第一次实验获得的部分种子作母本与皱粒豌豆父本杂交 | 收获2002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第四次实验:将第一次实验的部分种子进行自交 | 收获2499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对该动物毛色的显隐性判断是 ,根据该育种人员的豌豆育种实验结果,你认为豌豆种子粒形的显隐性关系是 ;植物育种学家在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方面比动物育种学家更容易的关键因素是 。
Ⅱ.某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已知果蝇中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a),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某实验小组在25℃环境下孵化一批果蝇受精卵,4~7 d后从这批孵化的幼虫中随机挑出了大量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A试管内,如果将其继续放在35℃环境下处理6~24 h,培养出的成虫中会出现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发生)。该现象说明 。
(2)该小组的B试管内有1只残翅雄果蝇,但是不清楚其基因型,请以A试管的成虫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实验方案对B试管的残翅果蝇进行基因型的鉴定,请写出实验设计步骤和相应的结果与结论,并对结果和结论画出相应的遗传图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