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下的刀锋 凸  凹①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

薄暮下的刀锋

   

①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

②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③至楼口,我说:“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

④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

⑤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

⑥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⑦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温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⑧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⑨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晕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⑩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⑾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您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⑿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期,有删改) 

13. 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3分)

                                                 

14. 第⑨段中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3分)

                                                

                                                                                

15. “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段的“你”到第⑾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分)

                                                 

                                                                                  

16. 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4分)

A.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B.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17.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似乎难以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你阅读文本获得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3. 3分  ①明指匠人在薄暮中为“我”磨的刀刃;(1分)

②暗含解剖自我,探求人和事的本质的寓意。(2分)。

14. 3分  把匠人在夕照下的身姿比作剪纸(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了匠人磨刀时的专注,也映衬出匠人的纯朴,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2分)。

           评分说明:剪纸多把纸剪出物体的轮廓来展现事物的形象。文中作者把匠人工作的身姿定格,是有意突出其专注;又略去周围的种种繁杂的景象,用干净明晰的画面映衬匠人的纯朴;而这样纯净的画面也会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匠人这个小人物形象的更多思考。比喻1分,专注、单纯朴实、引发思考,答对1点给1分,答对任意2点给2分。

15. 2分  开始,“我”并不了解匠人,有所戒备、轻视,所以证据不够尊敬,用一般性的称呼,称“你”。(1分)后来,“我”对匠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匠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所以改称为“您”。(1分)。

            评分说明:对用“你”的理解,答出“不了解”、“一般性称呼”即可给分。

16. 4分  示例一:选A段。(1分)A段与开头“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1分)更有利于点明应该透过表面来体察人和事的本质的主旨。(1分)B段过于强调刀锋的锐利,“让人不敢直视”,显现出的敬而畏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从匠人身上得到的认识和作者要进行的自我解剖不一致。(1分)

             示例二:B段。(1分)B段照应题目,与标题“薄暮中的刀锋”相呼应;(1分)很好地表达了“我”对匠人敬业、真诚等美好品质的敬意。(1分)文末已借张老师的话说出了匠人的品质,文章到此结束,会让读者更有回味的余地。所以不用补写A段。(1分)

             评分说明:只有选择,没有分析不给分;有选择,但分析不合理可酌情扣分;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7. 3分  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他诚实纯朴的品性的体现。(1分)(正如作者说的,“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要分析支配他行为的思想、性格。(1分)文中,匠人不用砂轮而手工挫刀、不接因天晚无法按质完成的工作,这些表现都说明匠人具有敬业、诚实的品质。因此,匠人拒绝多收两元的行为是符合他诚实纯朴的品性的。(1分)

            评分说明:看法1分;结合启示,1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1分。如果只有看法,没有分析,不给分,有看法,但分析不合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题目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欣赏诗词,要在反复      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 (2)在已经刮了一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_________the nineteenth century.At that time,many se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_________the nineteenth century.At that time,many settlers from English _________ in this place. A. go back to ; settle       B. goes back; setting   C. goes bac
2009年9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夏季上表示,经历将近一
2009年9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夏季上表示,经历将近一年的世界危机之后,一些新的经济领域正在发生变化,如随着人们绿色食品和健康需求的增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铁路运输 
下图为南极海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
下图为南极海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_个营养级。 (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侯仁之 2013年10月22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侯仁之 2013年10月22日,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
在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
在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上述四支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我觉得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②之所以这样说,是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