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共15分)诗文中的清明节张巨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共15分)

诗文中的清明节

张巨龄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其俗起于西周时期。所以,史上早就有“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的说法。宋元之交的吴澄在他所编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一书中曾写道:“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就是说,到了这时,天气清和明朗,草木开始萌茂。因此,民间早就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的说法。
  清明,同样是一个充满祥和惬意气氛的节日。所谓“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诗人高菊卿诗句),其实“祭扫”只是清明的一项并非主流的活动,真正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令价值的是“踏青”、“折柳”、“拔河”、“蹴鞠”、“放风筝”和“荡秋千”等重要内容。
  “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这首唐朝羊士谔所写的诗就画意般地歌咏了人们在清明这一天走出家门,到青山远村折柳、踏青的情景。“上巳”,指的是农历的阳春三月。据史料记载,踏青之俗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兴起了。
  以苏州西山水月寺的题诗和“无碍泉”而闻名的宋代文人李弥大有一首诗写道:“蒙蒙细雨网春晖,南阳清明二月时。细草养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这里,作者一反唐代诗人杜牧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郁闷情绪,为我们编织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清明时节了,看那拱破松软的泥土刚长出的嫩草,就不禁使人想到衔泥筑巢的春燕;那沐浴着春雨绽放的鲜花,仿佛正等待着勤劳酿蜜的蜂儿来吸吮呢。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据说这一天要禁动烟火,等到清明家家都要“乞新火”。所以,人们往往将这两个节日合并起来过。唐朝诗人韦应物有一首诗歌咏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度阁来”。这里说的是清明寒食之际,人们在园中“蹴鞠”玩耍的事。“蹴鞠”,就是踢皮球。汉代刘向在他的《新序》一书中曾有所谓“寒食塌青蹴鞠”的记载,而唐代的另一位诗人仲无颜在他的《气球赋》中更生动地记录了人们蹴鞠嬉戏的场景:“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闹,或略地丸走,乍凌空似月圆”。这颇具现场感的描述,正是我国足球运动端倪的一个形象写照!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唐人韦庄的诗句,说的是“荡秋千”。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深闺中的女孩子忍不住走出闺门,来到自家的院子里荡起秋千。这也是一幅清明艳丽生动活泼的图景啊。
  在中国,清明节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前进,清明节也不断丰富着内容,增添着新的文化内涵。请听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在1964年的清明节所写的一首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访旧踪。”清明节,重访党的一大会址,董老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清明节车过嘉兴烟雨楼》诗篇。这朴实无华的语言,这深沉缅怀的情感,难道不使我们想起那嘉兴湖畔星星之火的小船而感慨万端吗?(选自200843日的《光明日报》有删节)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两项?(6分)

A.清明节在中国的传统中一直都只是一个充满祥和惬意气氛的节日。

B从古人有关清明活动的诗文中,我们知道清明节还是一个劝人们抓紧时间耕种田地的重要日子。

C蹴鞠嬉戏其实就是我国足球运动的最早形式,所以我国的足球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D祭扫只是清明节的一项非主流的活动,并不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令价值。

E.本文作者列举众多写清明节的诗文表明不同时代的人们过清明节的方式不一样,新时代的我们在继承过去的传统的基础上,也为清明节增添了符合时代特点的文化内涵。

13.根据文中内容,下列有关清明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3分)

A.清明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B.清明寒食两节前后相连,所以古人常将两节放在一起过,清明这一天要禁动烟火,要等到清明过后才能生火。

C.因为清明节一般是在农历的三月,正是春暖花开、天气清和明朗的时候,在这时出外踏青、折柳欣赏春光自然就成为古今人们喜欢的活动。

D.随着时代的前进,清明节也不断丰富着内容,增添着新的文化内涵。缅怀先烈已经成为现在清明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14.今年44日是作为法定节日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备受各方关注。请你结合本文或自己的了解谈谈清明节从民间层次提升为主流文化层次的意义。(不少于三点。)(6分)

                                                                          

答案

12、答案:BEA项“一直都只是”错;C项从文中可知汉代已有“蹴鞠”嬉戏;D项“并不具有文化内涵”不符合文意,应该是“并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

13、答案:B。(清明这一天不是要禁动烟火,而是乞新火。)

14、答:(1)、增强血亲观念,清明节祭祀故土祖墓将分散于各地的亲人重新聚在一起,增强了彼此的感情,还寄托着祈福子孙、期盼家族吉祥兴旺的美好愿望。(2)、在清明祭祀活动中,重温祖先智慧,增强对民族、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内涵也极为丰富:其一是忠孝文化;其二是感恩文化。祭祖拜先的清明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敬重先祖,心怀感恩的优秀品质和情怀。(4)、通过举行公祭活动,可以引导我们的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习先烈们的精神,铭记我们民族的历史,进而增强忧患进取意识,激励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图强。(5)、体现了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思想。(6)、唤醒了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觉,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答到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相关题目

设集合A={1,2},B={1,2,3},分别从集合A和B中随机取一个数a和
设集合A={1,2},B={1,2,3},分别从集合A和B中随机取一个数a和b,确定平面上的一个点P(a,b),记“点P(a,b)落在直线x+y=n上”为事件Cn(2≤n≤5,n∈N),
地球的半径为6.37×106m,地球质量为5.98×1024 kg,地球表面上质
地球的半径为6.37×106m,地球质量为5.98×1024 kg,地球表面上质量为1.0 kg的物体受到的地球的万有引力是_________N.若g=9.8m/s2,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_N,比
把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一年一
把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如图10-1-4,某一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
如图10-1-4,某一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b∶c=5∶3∶2.在此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在1
  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
  下列各组表述中,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是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级无空轨道,且
上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   )    A.
上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
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满足f(x+3)=f(x),f(2)=0,则
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满足f(x+3)=f(x),f(2)=0,则方程f(x)=0在区间(0,6)内解的个数为( ) A.5 B.4 C.3 D.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