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夫子当路于齐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①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②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③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④微子、微仲、⑤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①蹙然:不安的样子。②艴然:发怒的样子。③洽:遍及。④微子、微仲:纣王之兄。⑤王子比干、箕子:纣王之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当路于齐                     当路:当政

B.管仲、晏子之功,可复乎         许:答允

C.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流风:传统作风、教化

D.以力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假:假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我愿之乎?/ 冰,水之,而寒于水

B.文王何可当?/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

C.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臣也 / 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D.且王者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B.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C.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D.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译文:

(2)以齐王,由反手也。

译文:

(3)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译文:

5.孟子认为文王灭殷当时的困难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话作答。

 

 

答案

1.B

2.B

3.B

4.

(1)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

(2)以齐国来称霸诸侯,好象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3)(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5.答:“天下归殷久矣”,“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又有贤人“相与辅相之”,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1许:振兴。

2 A为:认为/成为,变成;B均表反诘语气;C代词,指纣王/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D取消句子独立性/这,此。

3 A何曾:怎么,竟然;B均为但是;C憔悴:受折磨;D中心:内心。

 

 

【译文】

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复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很不高兴,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一,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以齐国来称霸诸侯,好象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一百岁,仍然未能统一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然后统一天下,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于改变。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象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

“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而且,圣贤君王未出现,从来没有像这样长久过;百姓在暴虐政治下的折磨生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饥饿的人不苛求食物,口渴的人不会选择水源。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通过驿站传达命令的速度还要快。’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所以说,只用古人的一半力气,却得到一倍的效果,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实现。”

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地方就称王了。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相关题目

下列关于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B.小泡成为具膜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 A. 2H        B.  2H+          C. 2H2             D.  H
The police ____ into the room and caught the murderer. A.burst        
The police ____ into the room and caught the murderer. A.burst                              B. entered                   C. looked           
经问卷调查,某班学生对摄影分别执“喜欢”“不喜欢”和“
经问卷调查,某班学生对摄影分别执“喜欢”“不喜欢”和“一般”三种态度,其中执“一般”态度的比“不喜欢”的多12人,按分层抽样方法从全班选出部
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  
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    ) ①在北京看到市民们已剪掉了辫子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
已知函数f(x)= ()x – lnx,a>b>c>0,且满足f(a)f(b)f
已知函数f(x)= ()x – lnx,a>b>c>0,且满足f(a)f(b)f(c)< 0,若实数d是函数y = f(x)的一个零点,那么下列四个判断: ① d<a ;   ② d>b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为了实施对曹军的火攻,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速率 C.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