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内部,呈现了经济与社会组织发生内在变化的明显迹象,出
现了对文化传统进行总结和重新审视的思想,并且实现了对古典学术的大规模的总结和整
理 。
——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充分表现了资本主义比封建制度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使资本
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完善,使封建制度复辟的企图彻底破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从
文艺复兴鼓吹资本主义精神,到19世纪70、80年代法国最后一次封建复辟的失败,欧洲资
产阶级用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证明资本主义明显优越于
封建制度的历史任务,真正完成了两种社会制度的转换。
—一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
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中国近代交通史》
材料四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
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
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
推动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交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在经济、思想上
的表现。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变化相比,主要的不同是什么?导致这种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4)材料三中,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四,谈谈新式交通的
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材料二、四的现象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