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个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民俗为合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当克吕耶《论十七、十七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 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 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 ④赞赏时期(1937-199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问题:(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政治背景。
(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①、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用道德治理国家,全国上下都注重以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作自身的行为准则,中国因而长治久安。
②、目的:启蒙思想家希望借“中国形象”,主张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反对封建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
(2)①、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中国民众吸食鸦片成瘾,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②、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
1) 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走私鸦片,东南沿海民众出现吸食鸦片的现象。
2)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取得了鸦片的合法贸易地位,大量向中国倾销鸦片,中国南北吸食鸦片的现象日益严重。
3) 一些官员、大商人为谋权私利,参与鸦片的买卖。
4) 部分贪图享乐的官员、地主、商人带头吸食鸦片,被不明真相的民众效仿。
5) 部分民众认为鸦片是一种药品,由缓解病痛到吸食成瘾。
(3)①、材料三中的第④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1937—1944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主战场,中国抗战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缓解了美国的战争压力,所以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总看法是“赞赏”。
②、材料三中的第⑥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1949年到1958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外交上一边倒,与苏联结盟,并建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使得与苏联对立的美国对中国的总看法是“敌对”
(4)①、古代中国曾全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并为西方社会的历史进步提供了某些借鉴
②、近代前期中国全面落后,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蔑视
③、从抗日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西方大国更注重对华政策的调整。
总之,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是由民族和国家利益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