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

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

(1)用了比喻、拟人和移情的手法。“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山无所谓愁与恨,但是词人满腹忧愁,于是在他的眼里,所有的自然景物仿佛也都披上了忧苦愁恨。这是移情于景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反过来,又更能表示人内心的愁苦。

(2)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词人用“落日”“断鸿”这样的衰败景物,衬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同时,辛弃疾也用“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3)用缩句和比喻的手法。“风雨”,喻词人一生漂泊,身世浮沉。“树犹如此”,用缩句的手法,表达“时不我待”的感受。同时,“风雨”也喻南宋在风雨飘摇之中。

(4)用了借代、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舞榭歌台”代指孙权创建的功业,也是当年承平气象的象征。“雨打风吹”喻历史的风雨。这个诗句用形象描写的方法,说明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

(5)用借代、比喻、夸张的手法。“金戈铁马”,代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如虎”,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当年刘裕北伐所向披靡的气势。

 

这是写作技巧鉴赏题,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化知识为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在反复训练中提高。

 

相关题目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C              B.H               C.O      
(07年海南卷)模块3-3试题有以下说法: A. 气体的温度越高
(07年海南卷)模块3-3试题有以下说法: A. 气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B. 即使气体的温度很高,仍有一些分子的运动速度是非常小的C. 对物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
如图3-5-7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一轻绳悬挂在水平轻杆BC的端
如图3-5-7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一轻绳悬挂在水平轻杆BC的端点上,C点由轻绳AC系住.已知AC与BC的夹角为θ,则轻绳AC上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____,轻绳BC上
组合数(n>r≥1,n、r∈Z)恒等于(    )A.               
组合数(n>r≥1,n、r∈Z)恒等于(    )A.                         B.(n+1)(r+1)C.nr                            D.
若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下列说法是正
若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B.相
如图8所示是排球运动员击球时的情景。排球在空中飞行过程
如图8所示是排球运动员击球时的情景。排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若忽略空气的作用,使它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这时排球
如下图,已知⊙O的两条弦AC,BD相交于点E,∠A = 70o,∠C = 50o
如下图,已知⊙O的两条弦AC,BD相交于点E,∠A = 70o,∠C = 50o,那么sin∠AEB的值为          。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