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用了比喻、拟人和移情的手法。“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山无所谓愁与恨,但是词人满腹忧愁,于是在他的眼里,所有的自然景物仿佛也都披上了忧苦愁恨。这是移情于景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反过来,又更能表示人内心的愁苦。
(2)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词人用“落日”“断鸿”这样的衰败景物,衬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同时,辛弃疾也用“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3)用缩句和比喻的手法。“风雨”,喻词人一生漂泊,身世浮沉。“树犹如此”,用缩句的手法,表达“时不我待”的感受。同时,“风雨”也喻南宋在风雨飘摇之中。
(4)用了借代、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舞榭歌台”代指孙权创建的功业,也是当年承平气象的象征。“雨打风吹”喻历史的风雨。这个诗句用形象描写的方法,说明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
(5)用借代、比喻、夸张的手法。“金戈铁马”,代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如虎”,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当年刘裕北伐所向披靡的气势。
这是写作技巧鉴赏题,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化知识为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在反复训练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