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影  子 [波兰]  普鲁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影  子

[波兰]  普鲁斯

    (1)天上的阳光渐渐熄灭了,地面的薄暮慢慢升起来。薄暮——这是夜大军的前哨。这支凶猛的夜大军自古以来就和白日永恒地厮杀着:它总是朝败暮胜,主宰着从日落到日出之间的宇宙,一到白天就全线溃退,躲在隐蔽的地方窥伺着。

    (2)它躲在深山峡谷里,城市地窖中,森林密丛间,阴沉的湖泊深处;它隐身在原始的地下岩洞,矿井和濠沟,屋角和墙窟。它慢慢地布开,悄悄地扩散,终于充满各个幽暗的角落。它潜伏在树皮的裂缝里,衣裙的折皱间,躺在最细的砂粒下面,缠在最薄的蛛网中,伺机出动。虽然从一个地方把它赶走,那也只不过是暂时的退让,它仍然要选择良宵,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还要努力夺取新阵地,最后吞没整个世界。

    (3)当夕阳西坠的时候,夜大军的前哨——薄暮便悄悄地、小心翼翼地从各个隐蔽的地方一队队地开出来,布满房子、走廊、门厅和光线微弱的楼梯;从橱柜和椅子背后涌到房间中央,包围帷幔;从明瓦和窗口冲上大街,不声不响地袭击墙壁和屋顶,占领制高点,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着空中片片彩云进入黑色的纱帐。

    (4)过了一会儿,黑暗突然发起全面攻势,从地面直升云天。野兽躲进洞穴,行人各自回屋;生活就像无水的草木,蔫枯凋萎,奄奄一息;景物的颜色和轮廓一齐隐入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

    (5)这时,在华沙的空旷的街道上出现一个奇怪的人形,头上举着小小的火种。他好像专为驱赶黑暗而来,沿着人行道飞速奔跑着,一见路灯,便停了下来,点亮欢悦的灯火,然后就像影子一样消失了。

    (6)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是百花盛开、风和日丽的阳春,还是雷雨交加的7月炎夏,不论是狂风呼啸,尘雾茫茫的深秋,还是雪飘万里的严冬,——只要黄昏降临人间,他就跑遍大街小巷,举着火种,点亮灯光,尔后就像影子那样,一晃不见了。

    (7)你从哪儿来?是何处人氏?你为什么这样自隐,使人们看不见你的容貌,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你有妻室和母亲吗?他们是否在时时等待你的归来?你有儿女吗?他们是否常常倚门相待,当你把小小的火种放到房角以后,就用力爬上你的膝头、搂住你的脖子?你有没有一个可以共同欢笑,共同悲伤的朋友?你有没有一个哪怕是仅仅可供聊天的相识?

    (8)你总该有一个栖身之处吧?你总该有个留给人家称呼的名字吧?你总该具备人们共有的需求和感情吧?难道你真是一个无声的看不清的幽灵,只在薄暮朦胧中走出来,点亮灯火,尔后就像影子一样隐去?

    (9)有人对我说,确有这么一个人,并把他的住址告诉了我。我找到那所房子,询问扫院人。

    (10)“有一个点灯人住在这儿吗?”

    (11)“有。”

    (12)“他的房间在哪儿?”

    (13)“喏,就是那间小屋。”

    (14)门好像已经上锁。我向窗洞里一望:只有靠墙铺着一张小床,床边有一根长杆子挑着一盏小灯笼——火种。点灯人不在家里。

    (15)“请简单告诉我,他是个什么样子?”

    (16)“谁晓得他长得啥模样!”扫院人一面回答一面耸耸肩。“我自己也没能好生看个清楚哩!”他补充说:“他白天从来不蹲在家里。”

    (17)半年后我第二次拜访他。

    (18)“喂,点灯人今天在家吗?”

    (19)“唉—唉!”扫院人一声长叹说:“不在,永远不在了!他昨天已经入土。他死了。”

    (20)扫院人默然沉思。

    (21)我打听一些细节以后,就赶到墓地去。

    (22)“看墓人,我想打听一下,昨天下葬了一个点灯人,他的坟在哪儿?”

    (23)“点灯人?”他重复一遍。“谁知他埋在哪块土里!昨天一共来了30位‘游客’。”

    (24)“当然,他一定是葬在穷人墓地的。”

    (25)“穷人也来了25个。”

    (26)“不过,他睡的准是白皮棺材。”

    (27)“睡白皮棺材的‘游客’也来了16个呢!”

    (28)我到底没能看见他的脸,也没弄清他的姓名,甚至连埋他的一抔黄土也没能找到。他死后给人留下和生前一样的印象:只有在黄昏后才能看见的、一个无声的、不露真相的像影子一样的人形。

    (29)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堕入深渊;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黑暗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些给人点亮灯火的人。每一个头上举着火种的人,每一个在自己的旅途上点燃光明的人,尽管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但他总是默默地生活着、劳动着,然后像影子一样消失。

1.⑴第⑴段中的“夜大军”指什么?

    ⑵结合第⑵⑶⑷段内容,概括“夜大军”“和白日永恒地厮杀”的过程。(不超过20字,3分)

2.结合全文看,文章开篇渲染气氛,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⑺⑻段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这样写有何作用?

4.文章叙述“我”三次寻找“点灯人”,各有何作用?

5.结合文中“点灯人”形象,写出你的两点人生感悟。

答案


解析:

相关题目

(1分)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
(1分)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CO2(CO)点燃 B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Cl2(CaCO3)  加水、过滤、蒸发 DHNO3溶液
There are no exact differences between physics and other natural sciences becaus
There are no exact differences between physics and other natural sciences because all sciences overlap(重叠).In general,however,phys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ces and qualities such as heat
已知集合,,则(    ). A.         B.        C.
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已知函数f(x)=3x+x-9的零点为x0,则x0所在区间为( )
已知函数f(x)=3x+x-9的零点为x0,则x0所在区间为( )
下列国家与其地理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阿富汗﹣著名
下列国家与其地理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阿富汗﹣著名椰枣生产国     B.以色列﹣节水灌溉农业为主 C.伊朗﹣沙漠广布,石油稀少 D.瑞典﹣
The scientists were waiting to see the problem _______.A. settle        
The scientists were waiting to see the problem _______.A. settle               B. settled           C. to settle                      D. settling
测定压力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如右图所示,A为固定电极,B为
测定压力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如右图所示,A为固定电极,B为可动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可变的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施加在可动电极上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