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做1—4题。
出访月宫的“嫦娥”
2007年金秋十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五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10月24日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一对翅膀,8只眼睛和一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一年。
“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相像,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中探测仪器。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防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图像;干涉成像光谱仪、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的厚度;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的小嘴是一套语音存储装置,里面存贮这预先设置的语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及从全国征集的30首中华民族经典歌曲。当“嫦娥一号”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旁,欢唱着中国歌曲,并将这天籁之音传回地球是,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获取有关月球的信息,是为了研究探索月球,是为了开发月球资源服务人类,是为了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走得更远。这才是“嫦娥一号”访月的使命,真谛和归宿。
(节选自《月球密码》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有删改)
1.从文中看,“嫦娥一号”具体承担的探月任务是什么?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技术是成熟的,“嫦娥一号”以“东方红三号”卫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B.安装在“嫦娥一号”卫星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每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或共同或单独承担着既定的探测任务。
C.“嫦娥一号”的语音存储装置除存贮着预先设置的语音、30首经典民族歌曲外,最重要的是还存贮了国歌。
D.“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3.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其语言有着突出的特点。试任选一个角度,举例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探月专家选择长征三号甲发射“嫦蛾一号”卫星的依据。
材料一 长征一号家族是我国最早研制的火箭,它的运载能力较低,适宜发射低轨道小型卫星。长征二号家族均为两级火箭,主要服务于发射高度在200千米—600千米的低轨道航天器。长征三号家族均为三级火箭。其中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三号乙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们分别能将2600千克和5100千克的探测器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材料二 上世纪90年代,国家要求研制长征三号甲火箭,为当时国内具有最高水平的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提供运载工具。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研制,在充分借鉴原有长征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能更灵活地满足不同卫星的发射需求。至今,它与“东方红三号”卫星“联姻”过十多次,每次均有和谐而美满的结局。
材料三 2007午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共承担了15次发射任务,每次都获得了圆满成功,发射成功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