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在《

(07全国卷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

       (2)根据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答案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做好本题,一是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含义,二是注意,之所以存在着民族主义,关键在于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压迫。只要建立了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没有了民族压迫,各国家民族实现了平等,民族主义自然也就不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相关题目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城》报道:今年4月25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城》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欧洲西部、太平洋东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B.我国跨纬度较广,导致南北
现有工厂丢弃的废铜屑(铜屑表面呈绿色,其中混有少量生锈铁
现有工厂丢弃的废铜屑(铜屑表面呈绿色,其中混有少量生锈铁屑)。课外活动小组同学欲利用其制取胆矾,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两种制取流程。 已知Cu+Fe2(SO4)3
The biggest whale is ___ blue whale, which grows to be about 29 meters long—th
The biggest whale is ___ blue whale, which grows to be about 29 meters long—the height of ___ 9-story building.  A. the; the              B. a; a              C. a; the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     
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        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国家和社会     D.农民
读某区域图,回答丙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A.温带
读某区域图,回答丙地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A.温带海区                                 B.暖寒流交汇C.上升流的影响     
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与
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与各种环境条件相适应,不同地方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
2012年是龙年,请你写两个带“龙”字的成语。(2分)①   
2012年是龙年,请你写两个带“龙”字的成语。(2分)①                               ②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