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在乡下 莫泊桑 两所茅屋并排坐落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在乡下

莫泊桑

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离着一座有海滨浴场的小城市不很远。两个庄稼汉为了养活他们的孩子,终年辛辛苦苦地在肥沃的土地上劳动。两家各有四个孩子。从早到晚这一帮孩子聚在贴近的两家门口玩耍。两个母亲在这堆孩子里勉勉强强可以认出哪些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则完全分不出来。两所房子中头一所住的是蒂瓦什夫妇,另外一所住的是瓦兰夫妇,他们有一个女孩和三个男孩。

两家人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对大家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这天父亲会留在饭桌上,迟迟不肯离开,一遍遍地说:“我不反对每天都这么吃。”

八月里的一天下午,有一辆轻便马车突然停在两所茅屋前面,一个亲自赶车的年轻女人对身边的先生说:“啊!亨利,你看这堆孩子!他们像这样在尘土里打滚,有多么可爱!……我多么希望我也能有一个,顶小的那个。”她说着从车上跳下来,向孩子们跑过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间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把他抱起来,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儿、沾满泥土的黄金色鬈发和为了躲开她讨厌的爱抚而不停挥动的小手。

后来她登上马车走,嗒嗒嗒赶着马儿走了。但是下个星期她又来了。她也坐在地上,像个孩子似的跟他们一起玩耍。她的丈夫耐心地坐在轻便马车里等待。她又来了一次,和那个孩子的父母认识了。以后每天都来,口袋里总是装着糖果和零钱。她叫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

一天早上,来了以后,她的丈夫跟她一起下车,径直走进了乡下人的茅屋。……那个年轻女人用发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开始说:“我好心的人们,我想把你们的……你们的顶小的男孩……带走……”

那两个乡下人一惊之下,听不懂是怎么回事,没有回答。

她喘过气来,继续说下去:“我们没有孩子,我丈夫和我很孤独……我们想把他留在身边……你们答应吗?”

那个乡下女人开始明白了。她问:“您想带走我们的夏洛?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德·于比埃尔先生出来调停:

“我的妻子没有说清楚。我们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会来看你们的。从各方面看来他以后会有出息,如果真有出息,那他将来就是我们的继承人。如果我们万一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一样跟他们平分。不过,如果他辜负我们的一片心意,我们到了他成年以后会给他两万法郎,这笔钱可以立即用他的名义存在公证人那里。我们也考虑到你们,我们要送给你们一笔终身年金,每月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那个农妇勃然大怒,站了起来:“你们是要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行。这种要求根本就不应该对做母亲的提出来!啊!不行!那简直是太卑鄙了!”那个男的表情严肃,沉思着,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他不断点头,表示赞成他妻子的话。

德·于比埃尔太太惊慌失措,哭了起来,她朝她丈夫转过身来,于是他们作最后一次努力:“但是,朋友们,请考虑考虑你们孩子的前途,他的幸福,他的……”

那个乡下女人怒不可遏,打断了他的话:“给我出去,以后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夺走人家的孩子!”

德·于比埃尔太太朝外走着,忽然想起顶小的男孩一共有两个,于是她这个宠坏了的、想要什么就要立刻到手的任性女人噙着眼泪,固执地问:“那另外一个小的不是你们的吧?”蒂瓦什大伯回答:“不是,是邻居的;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到他们家去。”说完他就回到自己的屋里,从屋里传来了他的妻子气愤不平的声音。

瓦兰夫妇正在吃饭;饭桌上在他们两人中间放着一碟黄油,他们用刀子挑一点,十分节省地抹在面包片上,慢慢吃着。

德·于比埃尔先生又一次提出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头拒绝,但是知道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以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使着眼色互相询问,决心已经有七八分动摇了。他们在苦恼中长时间地保持沉默,心里犹豫不决。那女的最后问道:“孩子他爹,你看怎么样?”他一本正经地说:“我看这并不丢脸。”

德·于比埃尔太太急得浑身哆嗦,她跟他们谈起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以及他以后可能给他们的钱。 那庄稼汉问:“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在公证人面前立字据吗?”德·于比埃尔先生回答:“当然,从明天就开始。”那乡下女人想了想,说:“每月一百法郎换咱们一个孩子太少了一点,再过几年这个孩子就可以干活儿了;我们要一百二十法郎。”

德·于比埃尔太太听了以后立刻表示同意。她想把孩子带走,因此在她丈夫立字据的时候,又额外送了一百法郎,立即请来了村长和一位邻居,他们也很乐意当证人。年轻女人欢天喜地,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

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望着那孩子给抱走,他们一声不响,也许心里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

从此以后就再也听不到小让·瓦兰的消息了。他的父母每个月到公证人那里去领一百二十法郎。他们和邻居闹翻了,因为蒂瓦什大婶骂他们无耻,挨家挨户对人说,除非是丧失人性才会出卖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简直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一件卑鄙龌龊的事,一件伤风败俗的事。有时候她故意炫耀自己,抱着夏洛,好像他听得懂似的,大声对他说:“我没有卖掉你,我的孩子,我不卖我的孩子。我没有钱,但是我不卖我的孩子。”一连多少年天天都是如此。……蒂瓦什大婶到最后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筹,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

瓦兰夫妇靠了赡养费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下去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他们的长子服兵役去了,第二个儿子死了,剩下夏洛一个人和上了年纪的父亲辛勤劳动。

夏洛二十一岁那年,有一天早上来了一辆华丽马车停在两所茅屋门口,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对他说:“在那边,我的孩子,第二所房子。”他们走进瓦兰家的茅屋,就像是他自己家一样。老妈妈正在洗围裙,身体衰弱的老大爷在壁炉旁边打盹。两个人都抬起了头,年轻人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他们惊讶地立起来。那乡下女人激动得连肥皂都掉在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他搂住她,一边吻她,一边又说了一遍:“你好,妈妈。”这当儿,老头儿全身哆嗦着,说:“你回来啦,让?”……他们相认后,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领儿子出去见见当地的人。他们领他去见村长,见村长助理,见教堂神父,见小学教员。

夏洛站在自己的茅屋门口,望着他走过去。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对两个老人说:“你们一定是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母亲固执地回答:“我们不愿意出卖我们的孩子。”蒂瓦什老大爷生气地说:“你要责备我们把你留下吗?”年轻人粗暴地回答:“对,我要责备你们,你们简直是糊涂虫。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我要是离开你们,这也是你们自作自受。”

老妇人眼泪哗哗流到汤盆里,她低声哭着说:“累死累活把孩子们养大了,落这么个下场!”那小伙子冷酷地说:“与其像现在,还不如不生下来。我刚才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对自己说:瞧,我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他站起来,“我最好还是别留在这儿了。因为我会从早到晚责怪你们,我会使得你们的日子不好过,这件事我永远不会饶恕你们!”

两个老人垂头丧气,流着眼泪,却一声不响。他接着又说:“不行,想到这件事太痛苦了。我宁可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他打开门,一片说话声传进来,瓦兰一家正在庆祝孩子的归来。

于是夏洛跺了一下脚,朝他的父母转过身来,嚷道:“土包子!”

他消失在黑夜里。

(有删改)

10.分点概括卖子事件后蒂瓦什夫妇的心理感受,不超过10个字。

11.文中划线部分两次描写吃饭有什么作用?

12.小说结尾夏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简要分析。

答案

10.后悔,嫉妒,仇视,不平衡。

11.在“卖子事件”之前,两家人过着辛苦、贫穷但却快乐、满足、和睦的生活,与“卖子事件”之后两家人邻里反目,亲情失散形成对比。瓦兰夫妇吃早饭的细节,强调了瓦兰夫妇的贫穷,凸显了亲钱的重要,这为下文写他们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12.当小瓦兰回来的时候,显得富有而有教养,与父母相认以后,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领儿子出去见见当地有身份、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以炫耀他们的幸福,夏洛原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变得粗鲁、暴躁、懊悔、愤怒,最终在不能自抑中离家出走,两个家庭的变故,引发了作者对人性的拷问,作者以此来批判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与伤害。偶然的机会对人影响的重要。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点概括卖子事件后蒂瓦什夫妇的心理感受,不超过10个字”。人物的心理主要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故首先应到文中找出卖子事件后蒂瓦什夫妇的表现,然后再依次概括其心理感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评论性语句,比如“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望着那孩子给抱走,他们一声不响,也许心里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可见应是后悔;“瓦兰夫妇靠了赡养费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下去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再结合前面“蒂瓦什”的“咒骂”和“炫耀”,可以知道应是嫉妒仇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主观题,首先应认真审题,“分点”给出答题的要求;“卖子事件后”给出答题的区间;“蒂瓦什夫妇的心理感受”给出答题的方向;“不超过12字”给出答案的要求。然后依据题干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同时要明确人物的心理是借助什么内容体现出来的,一般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比如文中蒂瓦什大婶的“四处宣扬”“咒骂”都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同时还有作者的评价性的语言。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划线部分两次描写吃饭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首先应找出两次吃饭的情节,先概括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再看这两处情节在结构上的作用。第一次吃饭,辛苦、贫穷但快乐、和睦,而后面两家反目、亲情失散,前后形成对比,第一次吃饭表现出瓦兰家的贫穷,这些都是内容上的作用;而“瓦兰”家的贫穷又为后面他们的选择埋下伏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情节上的作用主要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内容: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刻画人物性格。3.推动情节发展。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比如本题就应结合吃饭这一情节中体现出的东西来作答。

12.

【试题分析】题干说“小说结尾夏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首先应找出夏洛的表现,先看表现本身所体现出的东西,夏洛粗鲁、暴躁、懊悔、愤怒,最终在不能自抑中离家出走;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看是什么导致他有这些表现,回归文本可以结合小瓦兰回归时的情况分析具体的原因,一是瓦兰本身的表现,二是瓦兰父母的表现,这些都让夏洛原先仅有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最后要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角度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作品中的人,有内涵的景、物;(2)作品表面;(3)作品内涵;(4)作品背景;(5)作者;(6)读者。这类题目答案基本上是对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或者区分文中的不同材料,以找到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比如本题中,就应从夏洛本身的情况和小瓦兰的情况作答,同时又应从小瓦兰和其父母的角度思考作答。

相关题目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州使用了能引起兔致
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州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右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专
 (08年扬州中学) 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任
 (08年扬州中学) 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任想一个数字,记为a,再由乙猜甲刚才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b,且a,b {0,1,2,…..,9},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
把一枚硬币投入稀盐酸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溶液变成浅绿
把一枚硬币投入稀盐酸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硬币中一定含有   A.铝            B.镁          C.铁          
已知函数 (1)若且函数的值域为,求的表达式; (2)在(1)
已知函数 (1)若且函数的值域为,求的表达式; (2)在(1)的条件下, 当时, 是单调函数, 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3)设, 且为偶函数, 判断+能否大于零?
(2011怀化)某地大量捕杀青蛙,结果虫灾暴发,粮食减产,造
(2011怀化)某地大量捕杀青蛙,结果虫灾暴发,粮食减产,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环境污染      B、消费者减少   C、食物链被破坏   D、缺水
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        , the man felt like a cat on a ho
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        , the man felt like a cat on a hot brick. A. settling                       B. settled           C. to settle      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