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M的小车,如图5-11所示,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以v0的

质量为M的小车,如图5-11所示,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以v0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前进。现在人用相对于小车为u的速度水平向后跳出后,车速增加了多少?

答案

 


解析:

错解一:把人和车作为一个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人跳出后,车速增加为△v,以V0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

(M+m)v0=M(v0+△v)-mu

  

  错解二:以人和车作为一个系统,因为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人跳出后,车速增加为△v,以v0方向为正方向。人相对于地的速度为(u-v0),由动量守恒定律:

(M+m)v0=M(v0+△v)-m(u-v0)

  

  错解一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把所有的速度都换算成同一惯性参考系中的速度。因为题目中给出的v0是初状态车对地的速度,而人跳车时的速度u指的是对车的速度,在列动量守恒方程时,应把人跳车的速度变换成人对地的速度才可以运算。

  错解二的主要问题是虽然变换了参考系,但忽略了相对速度的同一时刻性,即人跳车时,车的速度已经由v0变换成(v0+△v)了。所以,人相对于地的速度,不是(v-v0)而应为[u-(v0+△v)]。

  【正确解答】 以人和车作为一个系统,因为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人跳出后,车对地的速度增加了△v,以v0方向为正方向,以地为参考系。由动量守恒定律:

(M+m)v0=M(v0+△v)-m[u-(v0+△v)]

  

  【小结】 (1)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除注意判断系统受力情况是否满足守恒条件外,还要注意到相对速度问题,即所有速度都要是对同一参考系而言。一般在高中阶段都选地面为参考系。同时还应注意到相对速度的同时性。

  (2)选取不同的参考系,解题方法有繁有简,以此题为例,若选取车作为参考系.则人与车组成的系统初态动量为零,末态动量为:M△v-m(u-△v),由动量守恒定律:

0=M△v-m(u-△v)

  题中,增加的速度与车原来的速度v0无关。第二种解法显然比第一种要简捷得多。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
设集合A={x|x2﹣2x﹣8<0,x∈Z}, (1)从集合A中任取两个元素
设集合A={x|x2﹣2x﹣8<0,x∈Z}, (1)从集合A中任取两个元素a,b且a•b≠0,写出全部可能的基本结果;  (2)求方程+=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概率
If you want to buy this dress, you’d better ________ first to make sure it fi
If you want to buy this dress, you’d better ________ first to make sure it fits you. A. pay for it                B. take it off                C. tidy it up     
右面的程序框图给出了计算数列的前8项和S的箅法,算法执行
右面的程序框图给出了计算数列的前8项和S的箅法,算法执行完毕后,输出的S为. A. 8 B. 63 C. 92 D. 129                                            
He made a promise __________he would help me. A.what            
He made a promise __________he would help me. A.what                  B.when                 C.that                    D.which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
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的pH如表: 溶质NaFN
已知: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的pH如表: 溶质NaFNa2CO3NaClONaHCO3 pH7.511.69.78.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
 When I was working on a maths problem, a good idea went ______my head.  A.
 When I was working on a maths problem, a good idea went ______my head.  A. over   B. in C. about D. through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