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测定的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与刺激后天数的变化曲线,请据图

下图是测定的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与刺激后天数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抗原初次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分泌出抗体的细胞是             ,抗体的作用是              。

(2)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产生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

(3)根据曲线分析,再次抗原刺激与初次抗原刺激相比,机体免疫的主要特点:①                   ;②                 ;③                

(4)图中两次免疫反应都与浆细胞(效应B细胞)有关,而与效应T细胞无关,试问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所含的基因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案

⑴浆细胞(效应B细胞)   与侵入机体的特定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⑵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出大量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及时清除抗原

(3)①产生抗体所用的时间短  ②抗体数量较多  ③抗体存在的时间较长 

(4)相同    因为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的。


解析:

对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初次抗原刺激时产生的抗体数量少,从刺激到开始产生抗体所用的时间短,抗体维持的时间也短,而再次抗原刺激则相反。本题以二次免疫为主,考查有关体液免疫知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并适当回顾了有关细胞分化的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要求。

本题涉及到免疫调节中的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调节,如能了解疫苗的发明历程,结合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还是比较容易做出答案的,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科学家发现,用细菌或其他外毒素给动物注射,一段时间后,在该动物血清中会出现一些有特异性防御作用的成分,这就是抗体。由此可见,动物血清中的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细胞能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体之后,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这一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疫苗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关题目

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
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电场中,分别标记有a、b两点。其中a、b两点的电势相等,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的是  (      ) A.甲图:与点电荷等距
如图3所示的“帕斯卡裂桶实验”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
如图3所示的“帕斯卡裂桶实验”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是液体的A.质量    B.深度    C.密度    D.体积 
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分别进行实验。   (1
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分别进行实验。   (1)用装置A制备氧气。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验证所得的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未成文习惯法的废除            B.公民法的编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 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 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中学 A.辩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
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
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