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

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 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中1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

3)要使B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4)由图2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一定温度下,有剩余固体存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2)由烧杯中不同温度下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变化分析解答;

3)通常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4)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选项中的问题逐一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1可知:20℃时向A烧杯中加入10g完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加入25g有剩余固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30℃加入25g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B

  2)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所以在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答案为:甲;

3)由1可知:要使烧杯B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还可以采取加水的方法;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加水;

4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故降低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是甲<乙,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故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溶剂的质量关系依然是甲<乙,故正确;

C、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甲有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甲析出溶质,乙由于溶解度增大而无晶体析出.降低到 t1时,溶解度是甲=乙,但由于乙不是饱和溶液,所以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甲>乙,正确;

故选B D

  

相关题目

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
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细胞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科学家提出的“端粒学说”阐述了细胞衰老的某些可能的机制
巴东三峡巫峡长,                      。 浩荡
巴东三峡巫峡长,                      。 浩荡离愁白日斜,                      。
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糖的是( ) A.半乳糖        B
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糖的是( ) A.半乳糖        B.葡萄糖     C.乳糖      D.果糖
 (2011·揭阳市模拟)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
 (2011·揭阳市模拟)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
下图是一次考试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规定60分以上(含
下图是一次考试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若规定60分以上(含60)为考试合格,则这次考试的合格率为    ▲   .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的主要对象是
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图象 的交点个数是(    ) A.4    
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图象 的交点个数是(    ) A.4             B.3              C.2              D.1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