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要使光屏处在像的位置,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 右 移动,直到屏上的像 最清晰 为止.
(2)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 、 缩小 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 上 移动.
(4)换用另一块凸透镜,再次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距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 专题: | 压轴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
分析: | (1)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及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的原理,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则成的像向上移动; (4)在光屏上不能成像的原因: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 |
解答: | 解:(1)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物距为40cm﹣25cm=15cm,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直到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 (2)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其像向上移动,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上移动; (4)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距. 故答案为:(1)右,最清晰;(2)倒立;缩小;(3)上;(4)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距. |
点评: | 此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考查了对倒立实像的理解及对实验问题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