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节选自《新唐书·陆羽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或言有僧得水滨                    诸:之

B.乃以陆为氏,而字之                名:取名

C.太守李齐物见,之                  异:认为……奇异

D.见有过者,规切至人                忤:触犯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B.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C.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D.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陆羽身世凄凉,自幼被弃在水滨,始终不知父母是谁。

B.陆羽生长于寺庙,按照《易经》上的卦而自起名和字。

C.陆羽经历坎坷,勤奋苦学,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

D.陆羽率性而为,不慕名利,是古代清高士子的典范。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5分)

⑵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5分)

答案

9.A

10.B                                                                             

11.C

12.(1)我既然没有兄弟,又没有后代,能行孝吗? (关键点:“终鲜”“ 绝”“ 后嗣”“ 得为……乎”各1分,句意1分。)

(2)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关键点:“期”“ 雨雪”“ 虎狼”“ 避”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9.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A项,“或言有僧得诸水滨”,诸:相当于“之于”,兼词。“得”是动词,后面需要有代词作为宾语;“水滨”是地方,前面需要介词“于”,故“诸”作为兼词使用。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断句的标志,“嗜茶”为一事,要断开;“著经三篇” 为一事,要断开;“天下益知饮茶矣”事件完整,不宜断开。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解析:C项,“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无中生有。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解析: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终鲜”,没有,缺少;“绝”,断绝;“ 后嗣”,后代;“得为……乎”,疑问语句。第二句中,“期”,约定;“雨雪”,名词动用,下雨下雪;“虎狼”,有虎有狼;“避”,退避。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和尚在一处河边捡来养的。陆羽长大后,用《易经》自我占卜,得《蹇》之《渐》,那赞辞是:“大雁落降到平地上,它的羽毛可以用来装饰。”于是他以“陆”为姓,并按这个意思取了名和字。

陆羽小时候,他的老师用“旁行书”来教他,他说:“我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后代,能行孝吗?”老师恼怒了,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又要他放三十头牛。陆羽暗中在牛背上用竹枝写字。一次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会读,但仍正襟危坐,仿效学童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老师把他留下,罚他割草。当陆羽在记忆文字时,呆呆地像忘记了什么,一天都不动弹(劳动),老师狠狠地打他,他叹气说:“时间过去了,怎么就读不会书呢?”他因而哭泣不止,于是逃走,偷着学演戏,能说几千字的幽默有趣的话。

天宝年间,州中人请客,州吏安排陆羽参加演出。太守李齐察看他觉得他不一般,就教他读书,于是陆羽就寄居在火门山。陆羽其貌不扬,口吃但有辩才。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相处,他心里想到了什么东西,起身就走,以致人家以为他生气了。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上元初年,陆羽改名换姓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调任太常寺太祝,陆羽没有就职。贞元末年去世。

陆羽爱好喝茶,写经三篇,谈茶的来源、沏茶、茶具尤为详细齐备。天下人由此更懂饮茶。当时卖茶的人就把陆羽制成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尊他为茶神。

有个叫常伯熊的人,在陆羽著述的基础上又扩充著述了茶的功用。御史大夫李季卿安抚江南时,停在临淮,知道常伯熊善于煮茶,召见了他,常伯熊穿着黄色的衣服,戴着乌纱帽,拿着器具向前,李季卿为他两次举杯。到了江南,又有人推荐陆羽,李季卿召见了他,陆羽穿着平民的衣服,拿着茶具进来,李季卿对他无礼,陆羽感到耻辱,又写了《毁茶论》。之后崇尚饮茶成为风气,当时回纥族入朝,开始赶着马买茶。

相关题目

They _______ Tom to record the hit single. A. kept up with           
They _______ Tom to record the hit single. A. kept up with                      B. caught up with C. put up with                       D. teamed up with
They sat down opposite each other, but it was some moments ______ they spoke. A
They sat down opposite each other, but it was some moments ______ they spoke. A. after   B. before C. since   D. when
I often recall those good old days. At that time life was relatively simpler, a
I often recall those good old days. At that time life was relatively simpler, and people were much more 41  and gentler. Recently, to my surprise, I got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that same war
,π,-4,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
,π,-4,0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
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
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 部
如下图所示,有甲、乙、丙共3支试管,先分别向各试管中加
如下图所示,有甲、乙、丙共3支试管,先分别向各试管中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操作,其他条件均适宜,最后向甲、乙、丙的3支试管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将10 g具有1个羟基的醇A跟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某酯17
将10 g具有1个羟基的醇A跟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某酯17.6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0.8 g。则醇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46    B.114    C.9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