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最后一颗子弹

奚同发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境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啦……”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明显地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

吴一枪手中的枪一动不动,铿锵锐利的声音顿时划破凝滞的空气传递开来。

歹徒紧盯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举枪的影子。

……”声音依然宏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子间。一位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演绎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昨夜他记住了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度地滑过脸颊。

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他发出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裂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

A.吴一枪发现追捕的歹徒起身逃跑时,立即对天空鸣枪,并命歹徒放下手中的枪,如果持枪不放,他就开枪射杀。

B.鸣枪示警后,歹徒虽然站住不动,但并没有把抢扔掉,而且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这说明歹徒根本不惧怕吴一枪。

C.吴一枪面对歹徒的一系列表现,给歹徒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歹徒产生了自我怀疑。

D.歹徒虽然狡猾凶狠,但因平时缺乏严格的射击训练和心理训练,以致林子间的带状雾气就可以干扰他的射击精度。

E.这篇小说叙述了刑警吴一枪智斗歹徒的故事,着重描写了双方对峙的场面,情节虽简单,但环环相扣,气氛紧张,十分吸引读者。

(2)小说首段所写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吴一枪这个人物的特点?(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对歹徒死因的交代,有人认为是多余笔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

1.CE  解析:A开枪射杀,原文没有依据。B根本不惧怕有一定道理。D.影响射击是因恐惧。

2.①为人物设置特殊情境;为全文营造紧张气氛;为后文对峙场面作铺垫;创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呼应标题。(每个2分,答出3个即可给满分)

解析:小说首段属于环境描写。黎明时分林子间不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为人物出场设置特殊情境,从而为全文营造紧张气氛。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为后文对峙场面作铺垫,并且创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章标题相呼应。

3.①老练自信镇定勇敢。(每个2分,答出3个即可,说明:必须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只归纳不分析要适当扣分。)

解析: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当对方知道吴一枪只要一颗子弹时,吴一枪不但没有害怕,反而轻松而镇定,吴一枪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最终制服的对方,可见吴一枪勇敢、老练、镇定。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说明吴一枪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制服对方。

4.观点一:多余。(2分)理由:前文细节描写已表现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铺垫。(3分)结尾不交代死因,能使读者追寻死因,激发阅读兴趣。(3分)

观点二:不多余。(2分)理由:交代死因,使故事来龙去脉更加清楚。(3分)交代死因,能烘托刑警吴一枪的形象。(3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相关题目

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A.苯的硝化反应       
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A.苯的硝化反应        B.银镜反应         C.制酚醛树脂         D.由乙醇制乙烯
2014年5月9日,经湖南省纪委研究并报湖南省委同意,决定对
2014年5月9日,经湖南省纪委研究并报湖南省委同意,决定对衡阳破坏选举案(见图)中部分违反党纪政纪人员共40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将其中的39人
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 C.人感
(09广东卷)3.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
(09广东卷)3.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 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
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它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的
正三棱锥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它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_____.
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在
下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在横线上写出细胞或结构的名称,在括号内写标号): (1)该图是             细胞模
如果两个遗传性状发生重组,说明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有
如果两个遗传性状发生重组,说明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有如下可能关系: A.独立遗传 B.不完全连锁 C.完全连锁 D.细胞质遗传
 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
 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X<Y<Z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Y<Z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