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十一五”规划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近两年,我

材料一 “十一五”规划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近两年,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出和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依法淘汰一大批落后生产能力,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此,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

材料二 2008年3月18日,《中国建设报》载文指出,当前,全国各地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据悉,上海市明确提出,要把节能减排列为干部考核的“硬指标”:节能降耗责任和成效,将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以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广西壮族自治区不仅在节能减排方面实施一票否决制,而且还通过实施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把问责制辐射到节能减排工作的每个“角落”。我们应该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造福人类、惠及子孙的社稷大业。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由此带来的环境及资源效应,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1)我国政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答案

(1)①国家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②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活动原则,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①资源具有稀缺性特点,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②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③节约资源反映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④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解析:

(1)答题角度是政治常识,主体是我国政府,联系教材,从政府的性质、原则、职能三方面考虑。

(2)答题角度是经济常识,关键词是为什么。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考虑。

相关题目

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
以“-GAATTG-”的互补链转录mRNA,则此段mRNA的序列是(    ) A.-GAAUUG-   B.-CTTAAC-   C.-CUUAAC-   D.-GAATTG-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
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的光
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所利用的碳源相同,都能产生氧气 B. 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
一I just can't stop worrying about the result of my medical examination. 一__
一I just can't stop worrying about the result of my medical examination. 一_____.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now but wait. A.Watch out for it B.Sit back and relax C.Just a moment  D.Take yo
(07苏北五市调研)进行生物学实验需要理解实验原理、运用
(07苏北五市调研)进行生物学实验需要理解实验原理、运用恰当的实验方法。(1)下列是与教材有关的实验,请将实验名称与采用的实验方法的对应关
某同学想了解寿春路与阜阳路交叉路口1分钟内各个方向通行
某同学想了解寿春路与阜阳路交叉路口1分钟内各个方向通行的车辆数量,他应采取的收集数据方法为(   )   A.查阅资料             B.实验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伽利略对
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冰加到水中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