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1.文中有金心异与鲁迅争论铁屋子能否被摧毁的一段对话。在“假如一间铁屋子”的对话中,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毁坏这铁屋”各比喻什么?
①“铁屋子”用来比喻 ;
②“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 ;
③“大嚷起来”用来比喻 ;
④“毁坏这铁屋”用来比喻 。
2.上文画线句中加点词“确信”“必无”“可有”分别指什么而言?
“确信”指的是 ;
“必无”说的是 ;
“可有”说的是 。
3.根据上文文意,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A.两人在讨论旧世界的摧毁。有无可能,而不是或说不上什么鲁迅对于将来革命必胜的信念。
B.鲁迅对他自己的“确信”完全否定,这种否定的结果,就成为下面答应做文章的原因了。
C.上文的最后一段,反映了鲁迅对自己勇于否定,反映了他探讨问题时一贯的科学态度。
D.从鲁迅的“确信”中,我们可以了解他最初的社会观:把黑暗的旧社会估计得过于强大,面对群众力量估计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