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图Ⅰ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装置如图Ⅱ所示

(1)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提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为了更能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答案

(1)2Cu(NO3)22CuO+4NO2↑+O2

(2)正确  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相当;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而在NO2和O2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所以NO2能支持燃烧

Ⅱ.(1)4HNO34NO2↑+O2↑+2H2O

(2)不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

Ⅲ.用金属铜与浓HNO3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干燥,再将带火星木条伸入NO2中观察现象。

解析:2Cu(NO3)22CuO+4NO2↑+O2↑,由于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相当,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而在NO2和O2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所以NO2能支持燃烧。4HNO3==4NO2↑+O2↑+2H2O,由于加热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以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用金属铜与浓HNO3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干燥,再将带火星木条伸入NO2中。

相关题目

某噬菌体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如下图所示,该片段所编码的
某噬菌体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如下图所示,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1
下列人物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下列人物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魏源  林则徐                          B.康有为  梁启超 C.孙中山  蒋
甲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的A+C/G+T=0.8,乙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T/G+C=1
甲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的A+C/G+T=0.8,乙DNA分子一条链中的A+T/G+C=1.25那么甲、乙DNA分子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例分别是 A.1.25和1.25      B.1.25和0.8     
已知电源电动势E=8V,红灯电阻,绿灯电阻.接在如图所示的
已知电源电动势E=8V,红灯电阻,绿灯电阻.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灯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读数为6V,,,经过一段时间,由于电路中某一个电阻发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  )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 A.细菌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  )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以上都不是
关于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关于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②“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实验时,若32P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保温时间过长,则
6. They are _____ for their son to succeed in the game. A. anxious       
6. They are _____ for their son to succeed in the game. A. anxious                 B. worried                C. sorry                  D. Hunger
p{font-size:10.5pt;line-height:150%;margin:0;padding:0;}td{font-size:10.5pt;} 
p{font-size:10.5pt;line-height:150%;margin:0;padding:0;}td{font-size:10.5pt;}   (09年深圳市一调)已建成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利用的是A.放射性元素发生α衰变放出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