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现有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丙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盐碱湖当地的居民,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结晶方法,冬天捞到的“碱”,其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 相似.
(4)在t1℃时,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 g.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演技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现有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丙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盐碱湖当地的居民,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结晶方法,冬天捞到的“碱”,其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 相似.
(4)在t1℃时,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 g.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演技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冬天捞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天晒盐,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用到质量的溶质溶解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
(5)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
解:(1)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丙物质;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故填:升高温度.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丙<乙<甲.
故填:丙<乙<甲.
(3)采取冬天捞“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其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甲相似.
故填:甲.
(4)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只有10g溶解,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60g.
故填:60.
(5)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乙和甲的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乙>甲,因为丙在t2℃的溶解度小于t1℃时溶解度,因此丙的质量分数小于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故填:乙>甲>丙.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