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老人的金表 周海亮 老人患上了脑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老人的金表

周海亮

老人患上了脑血栓后遗症,行动非常不便。

老人有一块怀表,金的。表是老伴年轻时送他的礼物,黄澄澄的表壳,银亮亮的表链,打开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老人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摩挲着那块表。表让老人心安,老人把表壳磨得光滑锃亮。

儿子从来不给老人钱。他知道老人要钱毫无用处。

老人不仅行动不便,而且似乎有些痴呆。老人每天守着电视机,脑子里一片混沌。

儿子一家要去很远的地方旅游,老人自然是不去的。儿子在冰箱里塞满了食物,儿媳为老人准备了足足可以穿上半个月的干净衬衣,老人的孙子甚至为老人准备了玩具。我们三五天就会回来,儿子对老人说。

老人点点头。他目光懵懂。他的一只手,正轻轻地摩挲着那块表。

老人呆在家里,看一会儿电视,吃点饭,然后睡觉。

可是儿子走后的第二天,邻居就敲开了门。他拿着一张明信片,他说这张明信片贴在您家门上。他告诉老人说这是催缴电费的通知,如果三天之内仍然不能将电费交上的话,他们就会停电。

可是,我不会交。老人说。

您有钱吗?邻居问他,我可以替您交上。

我没有钱。老人说,我儿子说他很快就会回来。

老人将明信片扔在桌子上,将身体镶进沙发。他的一只手摩挲着他的怀表,眼睛盯着电视,脑子早已经熟睡过去。

第二天夜里,家里来了盗贼。他认为家中空无一人,可他弄出的声音惊动了老人。老人打开电灯,盗贼无处可躲。

把家里的钱都交出来!

家里没钱。老人说,我儿子从来不给我钱。

存折呢?

他们拿走了。

盗贼环顾屋子,看到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他走过去,将电脑折叠。他要拿走这台电脑,他不想毫无收获。

如果你要抢走什么东西的话,我就拧下你的脑袋。老人说。你说什么?盗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敢拿走屋子里的任何东西,我就拧下你的脑袋!老人从旁边抓起拐杖,逼视着近在咫尺的年轻的盗贼。

盗贼害怕了。老人的无畏让他心悸,两腿颤抖。可他还是掏出了刀子。他挥舞着刀子对老人说,如果你敢乱来,我就宰了你!

老人坐下来,从怀里掏出他的金表。家里只有这块表属于我。老人说,如果你要抢,就抢走这块表吧!

你说什么?

你可以抢走这块表……表是老伴年轻时送给我的礼物,她多年不在,这块表也就没有用了。老人说,听我儿子说这块表能值一万多块钱,可是现在我只跟你要一百块……

你跟我要一百块钱?盗贼怔住了。

是的。老人说,我得替儿子把电费交上。不然的话,待他们旅游回来,家里会漆黑一片……

……

儿子、儿媳和孙子在第五天的夜里准时归来。一进小区他们就看到一窗灯火。

他们看到了桌子上的明信片。儿子拍拍脑袋,说,走得太急,竟忘记了去银行交电费!奇怪,他们怎么没给咱家停电呢?

老人说,我去了银行,我帮你交上了。

你去了银行?儿子吃惊地说,你一步一颤地去了趟银行?

去了两趟。老人说,第一趟,我忘了带存折。

可是你哪来的钱?

我卖掉了金表,老人面无表情地说,卖了一百块钱。

门外传来敲门声。一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站在门口,手捧一块表,忐忑不安地对老人的儿子说,前几天我在街上,捡到一块金表……我知道表是老人家丢的,现在我把它还给你们。

椅子上的老人朝这边看一眼,咧咧嘴,笑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0.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描写的作用。(4分)

11.简析“明信片”在作品中的作用。(4分)

12.作者除了运用描写手法刻画老人的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老人?试作简要分析。(5分)

13.试分析题目“老人的金表”。(5分)

答案

10.“塞满”“足足”等词语的运用,表现了儿子、儿媳对老人照顾得很周到,很关心老人,(2分)“甚至”一词表现了孙子的童真可爱。(1分)这段话表现了老人家庭的温馨和睦。(1分)

11.明信片在作品中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邻居将明信片的内容告诉老人,老人陷入无钱交电费而面临停电的困境;老人不得不拿出自己心爱的金表和盗贼换了一百元钱。儿子回来后,看到桌子上的明信片,通过老人与儿子的对话,把老人两次去银行交电费的事补叙了出来。(简述清楚得2分)

12.作者还运用了欲扬先抑(或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2分)文章首先突出了老人的“行动不便”“有些痴呆”“目光懵懂”;但当面对盗贼时,老人一下子精神焕发了,“抓起拐杖,逼视着”盗贼,先抑后扬(或对比鲜明)。(2分)突出了老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儿孙的爱。(1分)

13.①“老人的金表”是贯穿作品的线索,(1分)它把情节串成一体。(1分)②“老人的金表”是“爱”的象征物,(1分)老人平时摩挲它,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1分)但当停电会给儿子一家带来不便时,老人用价值万元的金表换了一百元钱,这体现了老人对儿孙深沉的爱。(1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由题干“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的要求,答题时,可找出这些关键词语,例如“塞满”“足足”表现了儿子儿媳为老人准备的东西之多,自然体现出了他们对老人的照顾周全、细致;从描写对人物的烘托角度看,烘托了他们对老人的关心;“甚至”一词,是表现孩子的童真可爱的,从这些细节描写来看,这段描写表现的是一家人的温暖。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由明信片引出了后文的因无钱交电费及盗贼等内容,因此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人物形象上,因为明信片的出现,老人对儿子等的疼爱的形象表现出来,因此起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一家人温暖和睦的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从小说中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等方面的语段内容,通过前后对比就很容易发现,运用了对比或者欲扬先抑的手法,例如,再遇到贼时的精神,就与开篇老人的精神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老人的性格特点及爱的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小说在文章开始交代金表的来历,并在文中多次描写老人摩挲金表的细节表明了金表是爱的象征物;,在小说的高潮部分,老人将金表卖掉为儿子交电费,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等的疼爱,从这些内容来看,老人的金表在文章中起着贯穿故事情节的线索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可以通
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语句是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 。例如打球有利于手眼配合,射箭有利于胸肺扩张。 A.正如运动可以使身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Na2CO3溶液中: B.的HAc溶液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    c(Na+)>c(Ac-)>c
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
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只有④    B.只有③     C.③和④均错       D.全
Who draw ______ Jack?A.so well as B.as well asC.so better than D.as good
Who draw ______ Jack?A.so well as B.as well asC.so better than D.as good as
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通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
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通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
(09如皋市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09如皋市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
美国许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历史人物有关,如“华
美国许多航空母舰的名字都与该国的历史人物有关,如“华盛顿”号、“林肯”号等,其中“华盛顿”号的命名主要是为了纪念华盛顿在下列哪一历史
She is a nurse,___ a doctor as well.          A.but      B.nor  
She is a nurse,___ a doctor as well.          A.but      B.nor      C.or       D.and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