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身不屈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身不屈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

——高士文化与高士图

王亚军

高士,盖指博学多才、品行高尚、超脱世俗之人,多指隐居山野田园的雅士。在读书求仕的时代,高士的归隐与逸致,开拓了中国山林文化、田园文化,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高士文化,是中国士文化的重要标志,亦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至高境界。早在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提出两种隐逸观:儒家以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为根本思想,主张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道家以无为为宗旨,尊重生命,崇尚自然,主张高度自由、自主的精神状态,追求达生无累的生命境界。这两种隐逸观,对传统文人在人格构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均产生重大影响。
  至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兴起,或为政治权贵,或为经济大族,或为文化大族,所谓的魏晋风度”“高士文化就是名士贵族的精神产物。面对社会动乱,士族阶层感叹人生无常,企求解脱人生苦难,寻求逍遥境界。于是玄学盛行,学派众多。魏晋形成的人生观,虽然角度各异,但皆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高士文化的逐渐成熟,为后期高士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不同的时代,高士绘画追求不同的人文精神。概而言之,宋之前遵循儒家教化天下的思想理念,追求修身,这种情怀在五代卫贤的《高士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它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画家卫贤把梁鸿夫妇的居所布于山环水绕的自然美景之中,以衬托高士志在山野的志趣。这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使高士完美的人格得到进一步升华,是儒家君子比德说的典型代表。

宋以后,艺术审美向哲思性转变,艺术家更加重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与人文思想的表达,艺术教化进一步寓于审美功能之中,文人画大发展。这时的高士图,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故文人画家常借助于诗、画,或表现自然情趣,或隐喻世情冷暖,以反映社会现实。这从宋代马麟的《静听松风图》中可窥一斑——一位高士悠然坐卧于虬龙般屈曲蜿蜒的古松之下,听风冥想。

在强调神似的同时,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是中国传统高士图的首要特征。如南宋李唐的《采薇图》,为传达出殷贵族伯夷、叔齐不食周天子之饭的骨气,刻意将二者刻画得面容清癯、身体瘦弱,但行为举止传达出他们不屈的精神。强调意境营造,亦是高士图的特征。再看《采薇图》,画家近景画一松、一枫相对而立,正是以枫树的耐寒与苍松的不凋,对应两位高士坚定不屈的高贵品格。李唐意在通过描绘这个历史故事借古讽今,即褒奖南宋与金国对峙之时的爱国守节之士,谴责投降变节之人,体现出画家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高士绘画所以绵延不衰,在于其饱含的高士精神。高士精神之于各时代的文人画家而言,不再是简单的寻古趣、拟古意,而是寄托情怀、批判社会的重要途径。今天,传统高士图的意义在于,鼓励艺术家始终保持高品格的追求,不为名利所囿,不忘绘画对于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与表达。

(选自20172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士是博学多才、志趣高雅、品行高尚的隐士,他们开拓了山林文化、田园文化,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B. 高士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发展成熟于魏晋时期,为后期高士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C. 宋之后的高士图摒弃了以往教化天下的传统,更注重表现心灵自由和人文思想,使文人画得以大发展。

D. 中国传统高士图的首要特征是强调神似,注重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其次是强调意境的营造。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高士写起,引出高士文化,进而说明高士文化对高士图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B. 文章以宋朝为界限,论述了高士绘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审美特点。

C. 文章以《静听松风图》和《采薇图》为例,来证明高士图与一般绘画不同的艺术追求。

D. 文章对高士图进行历史审视,指出当代艺术家应对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时期,儒家的隐逸观具有积极入世的色彩,而道家倡导自由、无为,追求生命通达、不为世事所累的生命境界。

B. 魏晋时期的社会名士多出自世家大族,魏晋风度虽是名士贵族所追求的精神风范,但其形成却跟经济与文化地位不无关系。

C. 五代卫贤的《高士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颂扬了相敬如宾的爱情主题,体现了儒家君子比德的思想。

D. 《采薇图》取材于历史故事,作者巧用衬托手法表现两位高士的品格,并借古讽今,褒奖南宋爱国守节之士,谴责投降变节之人。

答案

4D

5C

6C

【解析】

4试题分析:A项,对应的原文多指隐居山野田园的雅士。在读书求仕的时代,高士的归隐与逸致,开拓了中国山林文化、田园文化,选项在读书求仕的时代B项,高士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文中没有依据。C项,原文艺术教化进一步寓于审美功能之中,选项摒弃了以往教化天下的传统曲解文意。

5试题分析: 目的是阐明高士图的特征是艺术家更加重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与人文思想的表达”“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不是比较。

6试题分析:颂扬了相敬如宾的爱情主题错误,目的是以衬托高士志在山野的志趣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曲解文意。

相关题目

若,则      .
若,则      .
近十几年,我国蝗灾加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 …(    ) ①
近十几年,我国蝗灾加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 …(    ) ①气候异常 ②蝗虫天敌减少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农药的使用太少 A.①④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航天员费俊龙、聂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飞天成功更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B. 鲁
点 P(a,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点 P(a,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I’m terribly sorry I broke your glass. —_______.         A. Tha
—I’m terribly sorry I broke your glass. —_______.         A. That’s right             B. Bad luck              C. You can forget it     D. Sorry
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
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
I intended to compare notes with a friend,but unfortunately_________ couldn’
I intended to compare notes with a friend,but unfortunately_________ couldn’t spare me even one minute. A.they                   B.one                    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