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徐州市高三质检24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

(2009年1月徐州市高三质检24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 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以上材料均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

请回答: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

(1)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

(2)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任意两点2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2分)

(3)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偏见),影响历史真实。(2分)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2分)


解析:

本题题目灵巧,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尤其是第(3)问灵活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理想伏特表和安培表与电阻R1、R2、R3连接的电路中
如图所示理想伏特表和安培表与电阻R1、R2、R3连接的电路中,已知:R3=4W,安培表读数为0.75A,伏特表读数为2V,由于某一电阻断路,使安培表读数为0.8A
选用下列物质: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填在有关用途的
选用下列物质: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填在有关用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_______,制墨汁_______,用于冶金工业_______,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
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状况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
建国以来,根据我国民族状况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孟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某条约内容中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
某条约内容中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此“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九国公约
 在一次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老师交给某学习小组一瓶由碳
 在一次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老师交给某学习小组一瓶由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反应后,并经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要求对该无色滤液中溶质的
 “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
 “1688年至1689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革命中,不仅解决了与英国内战有关的长期的宗教和王朝问题,还出现了新的历史力量
不含有害物质的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
不含有害物质的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