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7.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8.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

17.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18.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7.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
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亚里士多德  D.法拉第
卢瑟福通过__________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
卢瑟福通过__________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平面示意图15-1-1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
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示意图的一部分,根据表中10种元素,用
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示意图的一部分,根据表中10种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①~⑩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化学性质最不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B.细胞核是生物遗传和代谢的基本单位 C.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
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 A.上表皮                  
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 A.上表皮                    B.叶脉                        C.叶柄                         D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When Paul was a boy growing up in Utah
图Z6-3 [2016·重庆A]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
图Z6-3 [2016·重庆A]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Z6-3所示。下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