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丽的《诗经》 (1)《诗经》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丽的《诗经》

1)《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305首。这些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风土人情。《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2)《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迷,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迷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缥缈的传说,“诗曰”“子云”并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的“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了,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的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是很准确。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已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的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3)《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事实上,我们无论对《诗经》本身及其中的具体篇章的解释,还是对《诗经》的搜集编辑成书、分类标准及意图,及它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风采,都莫衷一是。莫衷一是的事实表明我们都只是在臆测,在推断,而不是在证明与发现。是的,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说,有关《诗经》的现有的“学术成果”,大多是推断与猜测。对《诗经》中的许多问题我们都各持不同的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是有些问题看起来已经被“公认”,但那也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是全体的无能。从而无力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便只好这么得过且过,大家一齐装糊涂,往前挨日子。

4)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事实是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性的,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还被感动、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的身份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还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带来世俗的好处。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的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学术化的东西有时是很煞风景的。

10文章第(2)段中说“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迷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我们对它“恋恋不舍”的原因有哪些?

11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请分条陈述。

12文章最后一段说:“学术化的东西有时是很煞风景的。”请解释这一句话的含义。

13 文中说:《诗经》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请你结合下面一首》《诗经》中的诗歌,指出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答案

10.(1)《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缥缈的传说;2)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3)它是我们的心灵史,(是我们的心灵的寄托与表达)(对一点1分)。

11.(1)《诗经》是表达“愿望”的,历史是描述“事实”的。(2)《诗经》表达了时代的情感,而历史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3)《诗经》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历史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6分,一点2分)

12.《诗经》在于它美丽的的风韵,在于感动读者,而学术是有用心的,它过分地关注《诗经》的身份与背景,目的是求得世俗的好处,因此说学术的东西有时是很煞风景的。找出“美人”这一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13.中心意:社会现实是春秋时期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感情是表达了面对敌人,同仇敌忾的感情。(4 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意“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迷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的原因,然后在文章第(2)段中筛选:原文在说“《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缥缈的传说”“ 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 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是很准确”;最后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文章第(2)段中说‘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迷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我们对它‘恋恋不舍’的原因有哪些”;然后要到文中找到与题干有关联的文字,进行概括。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要在原文中找准比较角度,然后筛选并逐条概括。本题问“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然后寻找文中的答题区域,本题在原文第(2)段,文中说“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 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 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 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最后分条陈述:1)《诗经》是表达“愿望”的,历史是描述“事实”的。(2)《诗经》表达了时代的情感,而历史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3)《诗经》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历史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作者为什么说《诗经》‘一直不肯降为历史’”;然后要到文中找到与题干有关联的文字,进行概括。如本题在文中第(2)段中后部分,找到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概括。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题干问“文章最后一段说:‘学术化的东西有时是很煞风景的。’请解释这一句话的含义”。我们要明确关键词“学术化的东西”、“煞风景”,我们可以从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所以我有时大逆不道的劝我的学生不要去读学者们的文学史”推测答案应该从这句话前面内容进行筛选概括。解答时要注意找出“美人”这一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关系。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考查的重要语句:①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对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通常情况下是考查句子中某个或某几个词语的丰富内涵。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有的重要句子,就是因为它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所以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③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本身有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对这类句子给以足够的重视。不同结构的句子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1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围绕反映的社会现实,抒发的感情角度分析《秦风•无衣》。从“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王于兴师,修我矛戟”“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实是春秋时期各诸侯之间的战争;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等类似句子可以看出本诗表现的情感是面对敌人,同仇敌忾。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这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答题方向。本题要求围绕反映的社会现实,抒发的感情角度分析《秦风•无衣》。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如本诗主要是叙事抒情。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相关题目

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卵—幼虫—蛹—成虫    
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 A.卵—幼虫—蛹—成虫                            B.卵—蛹—幼虫—成虫C.卵—幼虫—成虫         
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铜与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二氧化锰与浓
某天然蛋白质遇浓HNO3显黄色,水解产物中含有A,A由H、C、O
某天然蛋白质遇浓HNO3显黄色,水解产物中含有A,A由H、C、O、N四种元素组成。A能与盐酸或烧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A发生缩合反应生成B和1个小
设点,,若点在直线上,且, 则点的坐标为(     ) A.  
设点,,若点在直线上,且, 则点的坐标为(     ) A.             B.C.或     D.无数多个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28—33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28—33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
下列关于名著《巴黎圣母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关于名著《巴黎圣母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
Sometimes I really doubt whether there is love between my parents. Every day th
Sometimes I really doubt whether there is love between my parents. Every day they are very busy trying to 36    money. They don’t act romantic the way couples do in books and on TV. They never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