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却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原来,问题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抽烟,经常咳嗽,这只鹦鹉是在尽力模仿主人的声音。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却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原来,问题出在女主人身上,因为她抽烟,经常咳嗽,这只鹦鹉是在尽力模仿主人的声音。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正人先正己
一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非常美丽,但它有一个毛病,常常咳嗽,而且声音浑浊难听,喉咙里好像塞满了痰。女主人带它去看兽医,不料检查结果出来,鹦鹉完全健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女主人是个烟奴,时常吸烟,且吸烟后时常咳嗽,久而久之,鹦鹉便学会了这种声音。然而女主人还带它去看医生。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你不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话,你就必须正人先正己。孟子曾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人要自律,正人先正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定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尤为重要。只要既不自大自傲,好为人师,又不自卑自贱、甘为奴仆,才能保持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
只要能正确对待自己,处事待物都容易了。孟子的见解,当为通理。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离娄章句上)恭敬别人,自然不会侮辱;自己节俭,自然不会去掠夺。而你尊敬人,人也会尊敬你;你掠夺人,人也会掠夺你。因此,正人先要正己。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这句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下属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这正如《颜氏家训治学篇》所说的那样: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不正,尚且难以自处,如何还能为他人师呢?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首先要读材料,找到最佳立意。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立意,一是从“主人”来看:他注意到了“鹦鹉”出现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却在于自己。暗含着生活哲理——人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毛病却很难;当出现“麻烦”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省自身;我们的言行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人,特别是老师、家长、“上级”等,身教甚于言传。二是从鹦鹉角度:它“忠心耿耿的学习主人,最终学到的是坏毛病,以致被主人误解。也含有生活哲理——学习他人要有选择,要择善而从,否则永远只是“鹦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