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

麻雀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3.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4.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虫”“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5.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

1.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与人类为伴。

2.打比方、举例子等。

3.总分

4.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5.不能。“几乎”说明并非每一处,到处;“常”表示程度,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被人们认为是害鸟。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

相关题目

小刚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
小刚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                    B.客观条件:罗盘针的使用C.
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
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市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宜居港城”活动
 S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__ to No. 1 High School to study.     
 S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__ to No. 1 High School to study.        A. going          B. go                C. goes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              (    ) A.大批的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
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两千五百
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拙政园、网师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
双曲线(p>0)的左焦点在抛物线y2=2px的准线上,则该双曲
双曲线(p>0)的左焦点在抛物线y2=2px的准线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 为 A.1            B.            C.            D. 2
小明在寒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打寒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小明在寒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打寒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他的体内产热大于散热B.这是人体防止体温下降的重要反应C.是由于骨骼肌
如图,△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 (1)    求证:△ACD ∽
如图,△ABC中,CD是边AB上的高,且. (1)    求证:△ACD ∽ △CBD; (2)    求∠ACB的大小.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