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9分)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9分)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天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小题1】选文是从哪几方面对小燕子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突出了小燕子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3】选文开始介绍了小燕子后,便着力描写春天的美景,这样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四个方面着笔的:一是写小燕子的形体;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三是写小燕子的憩息;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和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
【小题1】属于动作描写;突出小燕子飞行的姿态隽逸以及它们的活泼可爱。
【小题1】它勾画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为小燕子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并烘托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时一定要结合全文来筛选文章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以及作用的认知情况。解答此题时一定细读该句子并且认真阅读该段落。
【小题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渲染气氛(2)烘托形象(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关题目

如图,AB,AC分别是⊙O的直径和弦,于点D,连结BD、BC,,,则
如图,AB,AC分别是⊙O的直径和弦,于点D,连结BD、BC,,,则BD=        
Mary was a university student. She didn’t have more money76.      and h
Mary was a university student. She didn’t have more money76.      and her parents were not rich, but she had an uncle was 77.      fortunately enough to be a millionaire. He always gav
化简-2cos(A+B).
化简-2cos(A+B).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据此可得到的信息是 A.工业发展后英国老百姓的生活
Though I have often heard this song _______. I have never heard you _______ it.
Though I have often heard this song _______. I have never heard you _______ it. A. being sung, sang       B. sang, singing C. sung, sing   D. to be sung, to sing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的是(   ) A.同一果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的是(   ) A.同一果树上结的果实大小形态各异  B.孪生姐妹容貌相仿,不易分辨 C.猫生了一窝小猫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
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的融化    B.白磷燃烧   C.“干冰”升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