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初,西方国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私商已不再容忍中国体系的束搏了。商人要求有更大的行动自由,西方国家的政府则刚刚从拿破仑战争中解脱出来,且因工业革命而实力大增,也不愿再承受藩属的待遇。他们坚持要按照欧洲的法规和外交惯例来发展国际关系;但中国人却不愿意放弃他们珍视的体系。实际上,中国人声称“吾非求尔等前来,汝既来即须进吾之章程”,西方人则回答说“你们不能阻止我们前来,而且我们要按我们的方式前来”。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48年秋,林则徐针对英国人入城,在致新任两广总督徐广给信中说:“承示粤民可用,弟尝谓今之所恃帷此一端。今经执事为之作新,更可供指嘴之使。并闻新来头目颇以前此之态纵为非,想可就我范围,消其反侧,从此福星坐镇,海波不扬,当可延颐以侯矣。”1887年,薛福成对此则说:“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见大吏,借以通隔阂、驭商民,乃粤民一激再激,叶相(叶名深)复一误再误,使拱手而有粤城……益知中国易与,遂刘法、俄、美三国兵船北上,驶入大沽,阻我海运,立约而还……粤民激于前此大府议和之愤,万众一辞,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以为快,屡请屡拒,纷坛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约皆成于此,由今观之,甚无谓也。……夫民气固结,国家之宝也,善用之,足以制敌,不善用之则筑室道谋,上下乖睽,互相牵累,未有不搜致者。”

                                             —摘编自《林则徐书简》《薛福成选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关系出现冲突时的国际形势及中国做出回应的原因。(1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士大夫对中英交往认识的变化及启示。(13)

答案

.1) 形势:多区域中心市场并存;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启蒙思想迅速传播;多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8分)

原因: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固守传统朝贡贸易体系。(4分)

2) 变化:由签订条约到利用民众破坏条约、反对侵略;由将排外当作爱国到意识到中英交往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看到动员民众破坏条约引发新的侵略到执行与遵守条约。(9分)

启示:国际交往需要冲破陈旧观念的制约;国际交往需要遵循条约体系。(4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题目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直线上扬,许多地方的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但人
符合右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符合右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
中,三个内角分别为,已知,,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中,三个内角分别为,已知,,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
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
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A 29.2万元     B
如图,已知点E、F在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延长线上,AE=CF,DE∥B
如图,已知点E、F在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延长线上,AE=CF,DE∥BF,∠1=∠2. (1)求证:△AED≌△CFB; (2)若AD⊥CD,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
为什么“家”是“永远的岸”?
为什么“家”是“永远的岸”?
        Here are some ideas for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Look interest
        Here are some ideas for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Look interestedGive eye contact (接触).  Look at the person who you are talking to or who is talking to you. Work on your conver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