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私商已不再容忍中国体系的束搏了。商人要求有更大的行动自由,西方国家的政府则刚刚从拿破仑战争中解脱出来,且因工业革命而实力大增,也不愿再承受藩属的待遇。他们坚持要按照欧洲的法规和外交惯例来发展国际关系;但中国人却不愿意放弃他们珍视的体系。实际上,中国人声称“吾非求尔等前来,汝既来即须进吾之章程”,西方人则回答说“你们不能阻止我们前来,而且我们要按我们的方式前来”。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48年秋,林则徐针对英国人入城,在致新任两广总督徐广给信中说:“承示粤民可用,弟尝谓今之所恃帷此一端。今经执事为之作新,更可供指嘴之使。并闻新来头目颇以前此之态纵为非,想可就我范围,消其反侧,从此福星坐镇,海波不扬,当可延颐以侯矣。”1887年,薛福成对此则说:“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见大吏,借以通隔阂、驭商民,乃粤民一激再激,叶相(叶名深)复一误再误,使拱手而有粤城……益知中国易与,遂刘法、俄、美三国兵船北上,驶入大沽,阻我海运,立约而还……粤民激于前此大府议和之愤,万众一辞,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以为快,屡请屡拒,纷坛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约皆成于此,由今观之,甚无谓也。……夫民气固结,国家之宝也,善用之,足以制敌,不善用之则筑室道谋,上下乖睽,互相牵累,未有不搜致者。”
—摘编自《林则徐书简》《薛福成选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关系出现冲突时的国际形势及中国做出回应的原因。(1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士大夫对中英交往认识的变化及启示。(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