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12分)民 工 父 亲 的“幸 福”①刚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12分)

民 工 父 亲 的“幸 福”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什么事?你说吧。”“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来看一看吗?”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③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慈爱、智慧的父亲啊!我也是父亲,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里既有做父亲的自豪,也包含对儿子的引领。想到这,我答应了。

④他激动得连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连声说:“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工棚……”

⑤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漆黑,身材硬朗,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⑥“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不安的感觉。我看到,父亲用大手紧紧地握着小手。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⑦儿子听着,眼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孩子用小手紧紧地握着大手。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⑧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动情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感觉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想当初,我曾差一点把民工父亲的“幸福”撕成碎片,一种愧疚又刺痛了我的心。

⑨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⑩此刻,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2.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横线上,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 热情 ——              ——愧疚 ——              

3.第①段中,“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一句表达效果好在哪?(2分)

4.第⑥、⑦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父亲和孩子怎样心理?(3分)

描写方法:                              

父亲心理:                                                               

孩子心理:                                                               

5.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举出两例简要分析。(2分)

①民工父亲是一个                             的人。例如:                

                                                                            

②民工父亲是一个                             的人。例如:                

                                                                            

 

答案

1.文章叙述了一位民工父亲带着儿子到城里看自己建造的房子的故事。

2.警惕(冷漠)   感动   敬佩(每空1分)

3.运用比喻(0.5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充足、温暖(0.5分),体现新居的宽大、明亮;烘托了“我”愉悦、宁静的心情。(1分)

4.动作(行动)描写(1分) 表现出民工父亲怕孩子乱动给我惹麻烦的拘谨、不安的心理(1分);孩子为父亲盖出漂亮的房子,并成为有文凭的建筑工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1分)

5.①民工父亲是一个慈爱、明理的父亲(0.5分)。例如,他克服困难,满足了孩子想看看自己在城里盖的房子的愿望,并借机引导孩子(0.5分)。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技术的农民工(0.5分)。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0.5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概内容的能力。具体方法: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要求:准确、简洁。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先画出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然后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加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鉴赏语句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方法+效果+情感,解答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语句。

4.本题考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以及揣摩人物思想活动的能力。人物棉鞋的方法: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对于人物的思想活动只要围绕人物形象言之有理即可。

5.本题考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的方法。直接描写包括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所作所为。间接描写包括他人眼中的他。这样结合起来,这个人物的形象便会鲜明起来。

 

相关题目

Young ___ he is, ___ he can do the job much better than others. A.although, h
Young ___ he is, ___ he can do the job much better than others. A.although, however                                      B.though, but            
1946年法国政府成立计划总署,莫内负责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
1946年法国政府成立计划总署,莫内负责制订了第一个七年计划(1947—1953),以此来刺激法国经济的恢复发展。1954年开始实施第二个计划(1954—1957)
2 . 【考点】程序框图. 【专题】计算题;图表型;分类讨
2 . 【考点】程序框图. 【专题】计算题;图表型;分类讨论;分析法;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根据题中程序框图的含义,得到分段函数y=,由此
在下列物质①自来水 ②过氧化氢③五氧化二磷 ④空气中  含
在下列物质①自来水 ②过氧化氢③五氧化二磷 ④空气中  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
2mol Cl2和2mol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mol Cl2和2mol 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子数相等          B. 原子数相等      C. 体积相等 D. 质量相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呈多样性。对于各民族文化之间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呈多样性。对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B.各民族
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
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
命题p:0不是自然数,q: 是无理数,在命题p∧q、p∨q,﹁p,﹁q中
命题p:0不是自然数,q: 是无理数,在命题p∧q、p∨q,﹁p,﹁q中真命题个数为( )A.0             B.1                       C.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