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一20题。(18分)明天是农历“小年”。再过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明天是农历小年。再过几天,大年在即。对过年,一方面,人们盼年、望年,千辛万苦回家团圆;另一方面,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

与一般人停留在感性层面相比,在冯骥才眼中,怎样过年,并非有意思与否的小事。走进古典与现代风格兼备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坐在满眼都是石雕、木刻等古今瑰宝的会客室,听这位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者过年的解析――对过年的涵义,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对过好年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记者现在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有意思。但是一到过年,在外的人还往家里跑,形成春运景观。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冯骥才:年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在农耕社会,人生产、生活的节奏与大自然的节律是和谐一致的。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旧的一年去了,新一轮生活开始。这时候,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望。旧的一年里不管有什么灾害和不快,都希望不要再发生,更盼望新一年生活更好。所以过年有许多重要的避邪、纳福的仪式,如贴门神、挂红灯笼等等。

过年是放大了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平时不吃的东西,过年要吃了;平时不大说的愿望,比如发财,过年时可以直接说出来。过年也是一个情感的总爆发。所有的人际关系,这时集中体现。要祭祖,怀念祖先;拜望亲朋好友,表达情谊。开始是从社会回到家庭,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要赶回来团圆;然后从家庭走向社会,过了年由近到远向亲友拜年。春节在传统节日中时间也最长,从过小年开始,初五又是一个小年,甚至严格地讲,过了腊八节,就开始过年了。最后,到正月十五,成为传统的嘉年华

春节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企盼、爱憎。尽管有人说年味淡了,但是人们心底还有看不见的文化记忆。所以有春运、有民工潮民工潮实际上是个特别让人感动的文化现象。每年我都要到车站看一看,心里很感动。人们仍盼着年,人们没有忘记年。年,仍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

记者:人们盼年、望年,但是真正到了过年,不少人又觉得索然寡味。原因在哪里?

冯骥才:缺少必要的载体。现在农耕文明正在向工业文明转化。工业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节奏已不那么密切了。尤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更大。比如,原来住带院子的房子,大门、房门贴上对联,格外喜庆。现在单元房的单扇铁门,就不好贴对子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兴趣点分散了,传统的载体像贴年画、挂灯笼、贴窗花等等,都失去了魅力。我们的年被稀释了。

当然,已经有一些新载体,比如春晚。虽然人们边看边骂,但如果没有春晚,会骂得更厉害。春晚符合过年的几个需求。一是适于全家围坐在一起看,过年讲求团圆;二是可以熬过午夜12点,要守岁嘛;三是内容以欢乐为主,笑星最受欢迎,因为人们这时最需要笑。笑星要感谢我们的春节,没有春节,就没有笑星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又要骂春晚?因为有一点不符合。所有的民俗,主人是自己,都是可以参与的。比如放鞭炮,自己放才过瘾;喝团圆酒,可以一直喝尽兴。但是春晚不管好坏,都只能看,不能参与。但不管怎样,它是电视时代创造的过年新载体。

只要重视和用心,不少过年载体可以被创造出来。比如天津剪纸火爆,主要原因是符合现代人需求。聚宝盆剪得很小,往衣柜上一贴,就有年意了。还有拇指盖儿大的小福字,贴在哪儿呢?贴在电脑上,小小的往那里一贴,心里就有了安慰,年味也有了。所以只要动动脑子,新载体不难找到。

记者让春节更适应现代人生活,确实需要多动脑子。在这方面,政府部门有哪些事可做?

冯骥才最好少用行政的手段来干预过年,比如禁放鞭炮。鞭炮的声音也是人们对春节的一种记忆,增加了年的味道、氛围。不要轻易减少受欢迎的传统载体。

但是对传统节日,政府也有保护义务。当然,只申遗不行,关键是得让人们认真过、过得好。没人爱过的年,就是申遗也没用。韩国端午祭,成千上万人参加,城里乡下都演出。不要怕别人抢先申遗,关键是自己拿不拿节日当回事,发掘和保护传统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现在把不少传统节日简单化了,春节就是吃饺子,端午就是吃粽子,中秋就是吃月饼,节日都成了美食节了。很多传统的习俗、礼仪,能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的仪式,全部都消失了,这样年味怎能不淡?

今年两会我要专门提一个提案,把春节假期前调一天。春节最重要的是三十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忙活,才有节日气氛。现在三十不放假,人们虽没心思在单位呆了,却也没法安心做过年准备,势必一切从简。春节后过了初五,年已结束,该拜的拜过了,后两天基本上是垃圾时间,没有什么内容,把过年的快乐给下去了。假期前调一天,增加一个黄金日,减少一个垃圾日,才与人们对过年的期待合拍。保护民俗文化,首先要了解民俗的心理、传统的规律,保护才有效果。

记者人们的需求在变化,民俗也要在变化中保留传统内涵。看来,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冯骥才民俗的延续对促进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民俗不会一成不变,重要的是寻找新载体,同时要继承传统的文脉

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中心,专门研究每一个传统节日怎么过,如何将传统民俗与现代人生活结合起来。大的门神画不好贴了,可以做个小门神牌,在门上挂一下。它是民族的门神,不是圣诞老人。不少中国人过圣诞,不知道圣诞本意是什么,但我们知道门神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迷信,是一种愿望,一种寄托。应该多做细致的工作,不要行政化地搞某某文化节之类,只体现当地政府的政绩,不能使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得到弘扬,使人们的精神情感得到抒发。尤其我们有十年动乱,许多传统的东西丢掉了,原来的记忆遗失了,甚至不少年青人不知道门神是谁了。所以我们不只是转型,还要重拾,从细节做起,在把握传统文脉的同时创新载体,让民俗文化真正在人们心中扎根。

(摘自《人民日报》2007.2.9

17.在回答记者的第一个提问时,冯骥才谈到了自己对“过年”的涵义的理解,请加以概括。(4分)

 

18.纵观整篇访谈,针对记者的提问,冯骥才作出了哪些回答,请分条概述。(6分)

 

19.访谈提问讲究一定的技巧,请结合文意,谈谈记者为什么从“春运景观”展开访谈?(4分)

 

20.读了本访谈,你想到了哪些“过年载体”,试举一例并简述理由。(文中提到的除外)(4分)

 

答案

17.过年是放大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理想。(2分)过年是一个情感的爆发。(2分)

18.①年,仍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2分)

②年味变淡,是因为没找到新的过年载体。(2分)

③在推陈出新中继承传统的“文脉”。(2分)

19.“春运”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内心的“过年情结”,同时也是被访谈的对象关注的现象,由此切人,易于由浅入深地展开访谈,进一步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4分)

20.示例:除夕零点许愿,折既是丰富了过年的活动又继承了民族传统,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企盼。(4分)

相关题目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
如图,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A.②③    B.①⑤  
如图,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A.②③    B.①⑤     C.④⑤     D.①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
已知(≠0,≠0),求的值。
已知(≠0,≠0),求的值。
阅读理解 Maria: I like milk and bananas.I don't like hamburgers or French
阅读理解 Maria: I like milk and bananas.I don't like hamburgers or French fries.I have two eggs and a banana for breakfast. Bill: I like salad and chicken.I don't like ice cream.I have chi
下列叙述属于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是A.母鸡“咯咯”地召唤
下列叙述属于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是A.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B.角马攻击入侵者时竖起双角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 .蒸馏水         B .碘酒        C .石灰浆      D .植物油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