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③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小题1】诗歌的首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尾联。(6分)

答案

【小题1人烟稀少、偏远僻静的山郭,(1分)天天都能在江楼上坐看的朝霞和翠微(1分),“静”字传空寂冷漠之意(1分),“日日坐”达寂寞无聊之意(1分),表达(1分)。

【小题2反衬(对比)(1分),用少年时的同学只顾自己钻营前程、追求个人利益,过着腾达得意的生活(2分),来衬托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激愤和壮志(2分),表达(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第一问,可直接从诗句中概括即可,主要写的景象:山郭、朝霞和翠微;第二问需要加以分析,“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概括诗歌首联的景象,只需要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加以概括即可;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此题回答时,主要结合首联诗句,仔细分析每个词语的意思和情感,同时,要注意结合其余四个方面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要求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需要注意掌握以下步骤: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才是对相关表现手法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说说作者采取这种守法的原因;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以及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相关题目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回答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发展规模变动示意图,回答珠江三角洲由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花基鱼塘、菜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农
既是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又是省级行政单
既是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又是省级行政单位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阴山           C.太行山    
(14分)透明聚酯玻璃钢可用于制造导弹的雷达罩和宇航员使用
(14分)透明聚酯玻璃钢可用于制造导弹的雷达罩和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制备它的一种配方中含有下列四种物质:填写下列空白:(1) 甲中不含氧原子的官
在公布了广州市全部114个政府部门预算后,广州市财政局的
在公布了广州市全部114个政府部门预算后,广州市财政局的网站2009年10月23日一度因为蜂拥而至的下载浏览而“瘫痪”。这是国内城市第一次将政府“账
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
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这需要政府履行 的职能。( )A.保障人民民
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
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SO、Cl-、CO的中的一种。 ①若把四种盐分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 (  )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