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阖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1.《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和 。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4.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