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四川文综·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2013·四川文综·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考点】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突出变化”:可依据材料“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进行归纳概括;“作用”: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的意义分析。
【答案】(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