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创新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椰子树像什么? 椰子树像什么

综合创新题

椰子树像什么?

胡世宗

 

椰子树像什么?           椰子树像什么?

像芭蕉?像棕榈?         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芭蕉没有它高,           椰子树就是椰子树,

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椰子树像什么?

——理性思索的起点,由疑而思,由思才有所得。

B.由“像芭蕉?像棕榈?”到“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

——不是简单否定,而是由形到神,由外在形态到思想内容的思维过程

C.芭蕉没有它高,棕榈质地比它细腻

——椰树同芭蕉、棕榈外部形态的比较,后面说理的前提。

D.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

——全诗的核心,哲理之所在,揭示了诗歌主题。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象征这首诗歌的特点,两节均以设问开头,而设问实际是在思索的基础上发出的。此时,椰子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虽然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然而却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诗歌由提出椰子树“像”什么,到确认它就“是”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问到肯定,既贴切自然,又合乎逻辑。

D.诗歌由日常见到的事物设疑,展开联想和想象,最终揭示出文艺创作的真谛:艺术的独创性。

 

答案

1.C  2.B  。

 

1.提出“像……像……”椰子树、芭蕉、棕榈已都带有象征意义了,而不是三者本身外部形态的比较。2.本诗说理正是通过椰子树,芭蕉等形象来进行的。“像……像……”也是在塑造形象

 

相关题目

图为某同学视力状况和所配带眼镜示意图.下列哪组描述适
图为某同学视力状况和所配带眼镜示意图.下列哪组描述适合该同学(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情境要求答题。(5分)  某学者就“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情境要求答题。(5分)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
410°角的终边落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
410°角的终边落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985年开辟的沿海经济开发区不包括(    )     A、长江三
1985年开辟的沿海经济开发区不包括(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环渤海区       C、闽南三角区
听觉感受器能将振动转变为神经冲动,听觉感受器位于 A.鼓
听觉感受器能将振动转变为神经冲动,听觉感受器位于 A.鼓膜          B.前庭          C.耳蜗          D.听小骨
世界上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     A.欧洲    B.南美洲   
世界上以平原为主的大洲是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的是( ) A.Al2O3B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但不溶于水的是( ) A.Al2O3B.CO2C.SO3 D.SiO2
(12分)如图是放置在竖直平面内游戏滑轨的模拟装置,滑轨
(12分)如图是放置在竖直平面内游戏滑轨的模拟装置,滑轨由四部分粗细均匀的金属杆组成:水平直轨AB,半径分别为R1=1.0 m和R2=3.0 m的弧形轨道,倾斜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