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O2,经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4).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代替氯酸钾制取氧气,则优点是:  (填序号)

A.生成物只有氧气,B.不需加热        C.只需加热

(5)B装置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请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加热锥形瓶.

答案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文字表达式.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与用途进行分析;

(2)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即可;

(3)根据发生装置漏气,集气瓶破损都能够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或收集不到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操作简便来分析;

(5)化学实验安全是首要的,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这里需考虑的是反应剧烈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与许多因素有关,其反应物的量多少是原因之一,一般反应物的量越多反应越快、越剧烈.

【解答】解:(1)图中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受,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3)发生装置漏气,集气瓶破损时,收集的氧气不纯或收集不到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4)用过氧化氢代替氯酸钾制取氧气,不需加热,操作简便、安全;

(5)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与许多因素有关,其反应物的量多少是原因之一,一般反应物的量越多反应越快、越剧烈.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故答案为:(1)试管;集气瓶;(2)B;E;过氧化氢水+氧气;(3)发生装置漏气或集气瓶破损;(4)B;(5)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完成此类题目时,要熟知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以及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关题目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
(本小题16分) 函数的性质通常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
(本小题16分) 函数的性质通常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等,请选择适当的探究顺序,研究函数f(x)= +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
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
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 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即“生产机器的机
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A、3=A        
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 A、3=A         B、x+y=0          C、B=A=2      D、x+y=0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的是(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的是( )A.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丝,细的比粗的电阻大B.横截面积相同的镍铬合金丝,长的比短
在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充分反应,得到一些固体。
在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充分反应,得到一些固体。过滤,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对上述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甲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是,乙命中目标的概率是,丙命中目
甲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是,乙命中目标的概率是,丙命中目标的概率是.现在三人同时射击目标,则目标被击中的概率为________.
英国通过了什么条约取得了图中的乙地(    )        A
英国通过了什么条约取得了图中的乙地(    )        A.《南京条约》      Y-C-Y                                 B.《北京条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