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8分)流浪的河流    河流在大地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8分)

流浪的河流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流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详,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个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中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凉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样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流中:地名

18.纵观全文,找出4处与“水才是一个整体”相呼应的句子。(4分)

                                                                                   

                                                                                   

19.“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如何理解划线部分的含义?(4分)

                                                                                   

                                                                                   

                                                                                  

20.“心上扯出了淡淡的愁”与“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两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试加以说明。简要分析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说“那才是我永恒的故乡”。(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开篇描述河流和人类流浪的相似过程和不同归宿,蕴藉含蓄;接下来引申出流浪的目的;最后指出人类只有彻底摆脱物欲,才能最终走出流浪的误区。

B.本文把空间上的流浪行为,提升到心理上的流浪层面,由对水的自由奔流的咏叹,引申出人生的意义,进一步升华了题旨,使全文富有思辨色彩。

C.本文将抒情、议论寓于叙述、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情理相通,既富有形象的生动性又富有说理的深刻性,是一篇类似于《荷塘月色》的抒情散文。

D.本文第三段描写冷水河,运用了排比、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冷水河细、清、静、荒凉的特征,为后文作者探寻河流的归宿并引出对流浪的感悟作铺垫。

E.结尾句中“日夜奔腾而永远不地腐烂的水”是指“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和“流动的水”,因为正是这些“河流”和“水”,才使“我”感悟到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真谛。

答案

181)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2)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

    3)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4)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5)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本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答对一点1分,答对44分。)

19.河流的流浪是奔向成熟的生命过程: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紧密和谐地统一起来。(2分)而人类的流浪多半源于远方的诱惑;是丧失目的和方向的;太看重物质的力量而内在精神虚弱贫瘠。(2分)

20.不相同,(1分)前者是指有着“青绿的巴山蜀水和汹涌澎湃的涛声和嘉陵江”的家乡。后者是指海潮真实的心灵之乡。(1分)前句引出下文反思,为后文作铺垫。后句收束全文,升华题旨。(2分)作者认为河流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我们: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河流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2分)

21B DA项中“描述”改为“点明”,“去掉”“相似过程”;C项应为“前半部分以描述为主,后半部分侧重议论抒情,是不同于《荷塘月色》的哲理散文”;E项中感悟到“生命在于运动”不对。)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你知道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吗?你家的家风是写出来挂在了墙上,还是在父母的话语里,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分子的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质谱法。用质谱法测定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图6-6(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
如图10所示,小李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提升重240N的物体
如图10所示,小李用机械效率为80%的滑轮组提升重240N的物体,使物体匀速上升了2m,则他做的有用功是        J,额外功是        J。
下列各试剂中,不能用来鉴别Fe2+溶液和Fe3+溶液的是(   ) A.
下列各试剂中,不能用来鉴别Fe2+溶液和Fe3+溶液的是(   ) A.NaOH 溶液     B.盐酸        C.NH4SCN 溶液       D.KSCN 溶液
如图4-4-12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
如图4-4-12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衔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在A处压缩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获一向右的速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科学技术方面还是有了一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科学技术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神灭论》D.《论衡
 一束电子流在经U=5000V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
 一束电子流在经U=5000V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若两板间d=1.0cm ,板长l=5.0cm,那么,要使电子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