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韩宣子①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②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
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③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
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
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鄙邑强夺商人,是教鄙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
【注】①韩宣子:即韩起,晋国大夫,充赴郑国的使臣。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上卿。③字:大国对小国的安抚救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国亦未可贰 贰:背离
B.吾非偷晋而有二心 偷:轻视
C.执政弗义 义:正义
D.以兴其凶怒 兴:使……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何以给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B.吾子得玉而失诸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将焉用之/焉用亡郑以陪邻
D.吾子何爱于一环/以其无礼于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子产认为不给宣子环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非官府之守器也 ②将终事之 ③韩子奉命以使 ④韩子成贪
⑤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 ⑥是教鄙邑背盟誓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宣子有一只玉环,而另—只在郑国商人手里,韩宣子就去向子产要,子产坚决不给
B.治理国家不是难在臣事大国,号令小国,而是担心违背礼法丧失自己的立场。
C.韩宣子从商人那里买到了玉环,他们成交后,商人要韩起把这件事报告给子产。
D.韩宣子听了子产的一席话,把买好的玉环退回去,最终子产维护了本国的尊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2)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
(3)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
1.C 2.D 3.B 4.A
5.(1)(这只玉环)不是国家府库中保管的物品,国君不知道(这些事情)。
(2)一个有德行的人,并不担心没有人给自己送财物,而担心身居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
(3)如果我献出玉环。不知道有什么好处,所以冒昧地把这些苦衷告诉您。
参考译文:
韩起有一只玉环,而另一只在郑国商人的手里。因此,韩宣子希望能够得到那只玉环,就来拜见郑定公。执政大夫子产知道后,一直不答应他的要求。子产说:“(这只玉环)不是国家府库中保管的物品,国君不知道(这些事情)。”子大叔、子羽劝说子产道:“韩子也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我们对晋国也不能怀有二心。晋国和韩予都是不可以轻慢的呀!如果正好遇到小人借此小事,在郑、晋两国之间挑拨离间,如果鬼神又帮助坏人,以激起他们心中的怒气,恐怕我们会后悔不及的。你为什么为了一只小小的玉环,而去惹得大国讨厌生气呢?你为什么不可以派人去找来给他呢?”
子产说:“我并不是有意轻慢晋国,更无二心。正是为了更好地始终尊重、臣事于晋,才没有答应韩子的要求。这是为了忠实和守信用的缘故。据我所知,一个有德行的人,并不担心没有人给自己送财物,而担心身居高位却没有好的名声;据我所知,治理国家不是担心不能很好地臣事大国、号令小国,而是担心违背礼法而丧失了自己的立场。对于小国的人来说,如果对大国的任何命令、一切要求,都无一例外地全部予以满足,那么长此以往,将要用什么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他们呢?一次满足了,下一次不能满足,所获的罪过会更大。大国的要求,不合礼仪的,就应该驳斥和拒绝。他们哪里会有个满足的时候啊?如此下去,我们就会成为他们国境中的一个城池,那我们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了。如果韩子奉命来到这里,就要来索取一只玉环,那他就是太过分贪婪了。难道这不是罪过吗?我们因为拿出了一只玉环,而铸成两种罪过:一是我们国家丧失了地位,二是使韩子蒙受一个贪婪的名声。哪里用得着这样去做呢?我们因为一只玉环而犯下罪过,不也是不值得吗?”
不久,韩子找到那位郑国的商人,用钱向弛购买那只玉环。成交后,商人对韩子说:“请你一定要把此事报告执政大夫子产!”韩子觉得奇怪,但还是面见子产,向他请求道:“前些日子,我曾向贵国请求得到这只玉环。执政大夫认为不合于道义和礼仪,所以我也就不敢再次请求了。现在,我自己向商人买这只玉环,但商人说‘一定要把这件事向执政大夫子产报告’。我谨向您请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子产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和商人们,都是从周朝迁居出来的。定下了世世代代相传的明誓,以便互相信任。誓辞中这样说:‘你不要背叛我,我不强买你的东西。’正因为我们都信守这个盟誓,相互信任支持,郑国才能够延续到今天。现在,你是带着友好的情谊光临我们这个小国的。如果你要求我们去强夺商人的玉环,这就无异于教导我们背弃那盟誓,未免不可以吧?如果为了得到玉环而失去诸侯,想来你也是不会干的。假如大国下达了命令,那么我们就无限度的供给,郑国虽说是一个弱小之邦,也不愿意这样做。如果我献出玉环,不知道有什么好处,所以冒昧她把这些苦衷告诉您。”韩起立刻把玉环退回去了,说:“我真是愚昧无识,岂敢为了得到一块玉环而造成两种罪过?所以我决定把玉环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