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 叶匡政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

叶匡政

    美国两个惊天大案的凶手,都与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麦田里的守望者》。

    198012月的一个晚上,当马克·查普曼掏出手枪指向约翰·列侬——这位著名的摇滚乐歌手时,枪上盖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4个月后,里根总统遇刺。罪案现场,警察在凶手小约翰·欣克利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书已被翻得破烂不堪。

    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专门陪伴凶手的书,它同样陪伴过无数卓有成就或循规蹈矩的美国

人。

    写作这本书的作家,20101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1岁。

他叫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只为自己的快乐写作

    塞林格1919年元旦出生,在他离世的地方,隐居了近60年。他成名后,深居简出,据说只接受过一个中学生的采访。塞林格的一生始终是个谜。他的生活经历简单,但他的内心世界,却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幽深的洞穴。

    塞林格酷爱写作,从军时也带着打字机,有空就写。1948年,他的短篇小说《香蕉鱼的好日子》在《纽约客》上发表,由此成为让人羡慕的“《纽约客》作家”。此后,他基本只给这家杂志写稿,共发表过14篇作品。

    19507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版使塞林格一举成名,两个多月内再版了10次。

    此书一出版,就受到年轻人追捧,他们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塞林格也由此成为美国战后一代的代言人。一时间,模仿霍尔顿的言行举止成为一种时尚,风衣和反戴的红色鸭舌帽成为美国的流行街景。

不朽的著作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前,美国文学总是将童年理想化,孩提时代永远是快乐而天真的。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长”染上了一些悲观主义的色彩。

    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讲述了他被学校开除后,独自在纽约城游荡了两天的经历和感受。霍尔顿只有16岁,很像今天中国的“富二代”。他出身富裕家庭,但内心矛盾、精神空虚;他渴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没人能给他指导。他既是叛逆者,也是一个受害者。他对学校和教育的控诉,在今天看来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浑账的凯迪拉克……”

    小说出版后,评论界褒贬不一。《纽约时报》赞其为“异乎寻常的、才华横溢的处女作”,批评声则围绕道德败坏、虚无主义和过度使用粗鄙语言等焦点展开。

    时间给出了最公正的评断。时至21世纪,《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然成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但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2005年间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声名卓著的现代文库( ModemLibrary)也将其纳入20世纪百本最佳英文小说之列,各版本累计销量高达6500万册。

半生隐居者

    塞林格的自娱后来发展到不发表也不出版任何作品,再版的书也不许出现自己的照片。不久,他买了一块90多英亩带小山的土地,隐居到新罕布什尔州的乡间。他住在山顶的一座小屋里,四周都是树木,竖着高大的铁丝网,网上装着警报器。他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

    他很少出门,除非是到佛罗里达度假或去拜访隐居的《纽约客》前编辑成廉·肖恩。

他的书房,是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每天早上8点他就带着盒饭入内写作,直到下

5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人们想拜访他,也要事先递送信件,陌生人被

他拒之门外更是常事。他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出现在附近的小镇上,

也几乎不与人说话。几十年里,媒体要找到一张他的照片都很困难。

    他还在写作吗?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10多年里他

只出过3个中篇和一个短篇,1970年后便不再发表作品。有人认为他一个字也没写;有人说他一直在写,但会像果戈里那样在去世前将手稿付之一炬;也有人说他写了很多作品,将

在死后发表。

    这种隐居使得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嘉宝——因不愿成名而更成名。他的余生成了传说。

    或许塞林格选择逃避成人世界,只是因为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①,愿塞林格在天堂能实现他的愿望:

    “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

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浑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

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

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

望者。”

    (选自《青年文摘-快点》2011年第15期,有删改)

  注:①墓志铭:文体的一种,内容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19.文章的开篇为什么从美国两大惊天大案写起?(4分)

20.塞林格“只为自己的快乐而写作”有哪些具体表现?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些内容?(5分)

21.作者为什么说文末引用《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段话适合成为他的墓志铭?(6分)

答案

19.①给《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书及作者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了读者.(2)

  ②与“陪伴过无数卓有成就或循规蹈矩的美国人”相互补充,突出了此书的魅力,为下文写“不朽的著作”作了铺垫.(2)

20.具体表现:①从军时也带着打字机,有空就写.②不发表也不出版任何作品,再版的书也不许出现自己的照片。③每天早上8点带着盒饭入书房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才出来.(3分)

这些内容:①反映了塞林格特立独行的个性.②这是他能写出不朽著作的原因.③印证了作

者“半生叛逆,一生传说”的评价.(2分,任意两点即可)

21.①这段话是对塞格林为人为文的概括: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只为自己的快乐写作。②塞格林”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象征着童年(孩子成长的天地).他要“捉住”跑到悬崖边的孩子,他的人生经历及《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都能为那些叛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提供很好的参照(教育).(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题目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长远看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长远看,在技术上远程开户应该能够达到实名制要求,但是需要认证标准和认证方式的统一,在国
直三棱柱中,,分别是 的中点,,为棱上的点. (1)证明
直三棱柱中,,分别是 的中点,,为棱上的点. (1)证明: ; (2)证明:; (3)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若存
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是(    ) A、广州市和托
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是(    ) A、广州市和托克逊                  B、海口和呼和浩特 C、火烧寮和托克逊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包括 ①英国资产阶级用革命推翻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包括 ①英国资产阶级用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②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自已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③推动世界
Not only         we can’t give up the plan, but also         c
Not only         we can’t give up the plan, but also         carry it out.       A.we realize; have we to                          B.do we realized
有一款绿色环保冰箱的产品规格如下表:该冰箱每天正常工
有一款绿色环保冰箱的产品规格如下表:该冰箱每天正常工作的平均功率为电源耗电量输入功率净重 220V 50Hz0.9kW·h/24h125W72kg (   )A.相当于900W电饭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可能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可能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B.加速度(不为零)不变,速度也不变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端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端祥    真知灼见    黯然神伤    破釜沉舟 B.泄密    各行其是    荼毒生灵    绵里藏针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