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鬼脸钱 张建生 当年,开封府有条古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鬼脸钱

张建生

当年,开封府有条古玩街,店铺经营古玩字画、珠宝玉器。其中有家古币店,老板刘少白觉得来钱太慢,便打起了歪主意。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天灾人祸频发。穷人揭不开锅,就卖祖宗传下来的古董。古地中原,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很多,其中不乏宝物。

可惜穷人不知道啥是文物,更不懂得行情,遇见黑心买主就当废物卖,给多少钱是多少钱。

刘少白经常守在古玩街口,见破衣烂衫者过来就问:“卖东西吗?”穷人不逛古玩街,来了就是卖东西。他坑蒙拐骗,用很少的钱就把西周的贝币、西汉的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弄到手。

刘少白的舅舅冯老先生是古玩界泰斗,听说外甥发昧心财,拄着拐杖找上门来,言辞恳切苦苦规劝。刘少白竟也当成耳旁风。老人见劝不醒他,非常失望。

那天,刘少白在古玩街口拦住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那人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他看见后,兴奋得心里怦怦乱跳。这是一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币,椭圆形,币面文字形状怪异,像传说中狰狞的鬼脸,俗称“鬼脸钱”。这种古币在市场上稀缺,价值两三万块大洋,可遇而不可求!

对不懂行的卖主,要欲擒故纵,不可操之过急。刘少白暗中深吸了口气,努力使情绪镇静下来,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这玩意儿不值几个钱。两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一万块大洋成交。

刘少白心中大喜,自己一转手,至少赚一万块大洋! 回到家里,他兴奋地拿出来欣赏把玩。鬼脸钱边缘和币面手感有些毛糙,这枚鬼脸钱却光滑如玉。他觉得事情不妙,急忙去找舅舅鉴定。

冯老先生古币鉴定道行深厚,单凭手摸就能鉴定。他接过那枚鬼脸钱,捻须注目端详,微眯的双眼陡然睁大,愕然道:“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不出这是个赝品? 真品鬼脸钱,铸造呈自然状态,未经精细磨琢,币面文字一挥而就,书法流畅隽秀。赝品边缘和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实属画蛇添足;而且字体呆滞,缺乏灵气,有明显模仿痕迹,铜质粗杂,分量也厚重……”

一连几天,刘少白在街头寻找那卖主。可哪里还能找到? 他越想越窝火,把假币狠狠摔到地上。好在杂铜耐摔,只磕出个小坑。

这枚假币像一块石头,沉重地压在刘少白心头,让他寝食难安。他不敢在门店卖,买主发现有假,会兴师问罪,闹腾起来自砸招牌,谁还敢再光顾? 思前想后,只有拿出去卖,反正谁也不认得谁。

开封包公祠附近有个卖古玩的地摊市场。刘少白装扮出一副穷困潦倒的落魄相。虽有人对那枚假币感兴趣,可一问价钱扭头就走。

直到日斜西天,他准备收摊子,才有人执意要买,不过对价钱一路猛砍,最后砍到100块大洋。

拿回去一分钱不值,他只好忍痛成交,拿着银票走出老远,还心跳如鼓。

第二天,那张百元银票有些变色,刘少白赶紧拿到票号兑现。人家说:“刘老板,你在哪儿捡的假票,颜色都褪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

刘少白的大儿子一年四季在外收购古币,这天,他风尘仆仆回来,喜滋滋地说:“爹,出去没有收到好货,回来走到西城门口捡个大‘漏’儿,用一万块大洋收来个宝贝!”刘少白见是个鬼脸钱,不由喜上眉梢。拿过来一看很是眼熟,定睛再看,见上面有个小坑。天哪,冤家又回来了! 他顿觉天旋地转,跌坐在太师椅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两万大洋打了水漂,弄得元气大伤,再无资金周转,古币店面临倒闭,全家人如同末日来临。

这天,冯老先生让外甥带那枚假币来家里。刘少白见到舅舅,满脸愧色,嗫嚅道:“怪我眼力还不到家,闹出这么大乱子……”冯老先生摇头道:“不是眼力不济。你是被金钱乱了心性!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少白经营古币多年,如果仔细察看不会走眼,可惜心思都用在欺骗上,结果掉进陷阱。

“这枚假币出自‘造假圣手’之手。”冯老先生神色黯然,说罢良久无语。

中原古玩界对“造假圣手”几乎无人不晓。当年,他在古玩界屡作造假大案,特别是古币造假以假乱真,连不少行家都“打眼”,所以人称“造假圣手”。刘少白叹道:“造假圣手有如此高超的造假本事,一定腰缠万贯!

“错了,错了! 当年,他明里经营古币店,暗中造假古币,本想大捞一把,最后倾家荡产。常言说,柜台不欺三尺子,买卖义取四方财。有谁靠坑蒙拐骗长久立足商界?

刘少白一脸困惑,舅舅对“造假圣手”知道得如此清楚?

“我就是造假圣手!”冯老先生语调悲伤,缓缓举起那只残手。惨痛的教训让他悔恨不已,就砍下自己一个手指。刘少白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冯老先生收回那枚假币,又拿出两张万元银票,物归原主。为了让外甥知道害人如害己,他派人演出了卖假买假这场戏。

刘少白如梦初醒,“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幸亏舅舅假戏真做,使自己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冯老先生当场挥毫泼墨,写下“戒欺”二字,送给外甥。

从此,刘少白诚信经营,把“戒欺”手书制成牌匾悬挂,作为经商的座右铭。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年第2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篇小小说语言朴实明快,篇幅较短,情节相对简单,人物性格相对单一,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体现了世俗小说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特点。

B.小说情节前后呼应,如刘少白摔鬼脸钱这一情节,就为后文发现儿子所买鬼脸钱为赝品做了铺垫;关于冯老先生卖假买假的戏,前文亦均有所交代。

C.小说最后交代出冯老先生就是造假圣手,情节突起波澜,这既在意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文章的起伏感,颇具艺术匠心,也升华了主题。

D.刘少白把假币忍痛卖出后,拿着银票走出老远,还心跳如鼓。这一细节是为了表现其当时明知古币是假仍然出售,担心对方发现真相的心虚紧张。

E.冯老先生听说外甥发昧心财,拄着拐杖找上门,对其规劝,却被刘少白当成耳旁风,说明老先生虽身为古玩界泰斗,外甥内心对此却并不完全认同。

8.小说主人公刘少白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9.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10.小说后面叙述有关“造假圣手”的情节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对此进行赏析。

答案

7D3分,A项得2误分,B项“得1分,答对CE两项不给分。

8

①精明。如开头关于刘少白买古董的情节即能显示其生意人的精明。

②自私狡诈。如其明知古币为假还想方设法把它出售。

③知错能改。如文章最后刘少白在冯老先生教育下幡然悔悟,从此诚信经营。

9明线是刘少白买假售假的经过,暗线是冯老先生故意卖假买假的经过。

①置明暗两条线索,更有利于展现刘少白与冯老先生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小说的主题。

②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10

①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②丰富了冯老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使人物行为更具合理性。

③使文章情节再起波澜, 使情节更具戏剧性和吸引力。

④突出了文章彰显诚信的主旨。

【解析】

试题分析:

7C项“既在意料之内”理解错误,从前文看,老先生反对外甥欺诈,作品也交代他是“古玩界泰斗”,所以结尾点明他是造假圣手,是“在意料之外”。E项“外甥内心对此却不完全认同”与原文不符,外甥不认同的是老先生的主张,不是老先生关于古玩的学识和在古玩界的地位。B项“关于冯老先生卖假买假的戏前文亦均有所交代”理解错误,前文没有铺垫。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8刘少白经常守在古玩街口,见破衣烂衫者过来就问……用很少的钱就把西周的贝币、西汉的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弄到手”说明他了解穷苦人的心态和需求,足见其精明的特点;“觉得来钱太慢,便打起了歪主意”,用的手段是“坑蒙拐骗”,明知道鬼脸钱是假的,还故意“扮出一副穷困潦倒的落魄相”打算把它卖出去,表现出他自私狡诈的一面;被舅舅点醒之后“如梦初醒”从此,“诚信经营”表明他知错能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刘少白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

9本题解答时首先要指出明暗两条线索各是什么,从全文看,刘少白正面出场,故事紧紧围绕他展开,所以刘少白的经历应是明线;冯老先生只出场了两次,但却是买卖假的鬼脸钱的实际操控者,所以冯老先生的行为是暗线。然后分析明明暗线的作用,全文明写刘少白买假卖假,只是一个骗子受骗的故事;加入暗线,则表现出老先生教诲晚辈的深意,并且最后以老先生的实例告诉读者,欺诈行为终害人害己,不仅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本题解答时首先要分别指出明线和暗线的具体内容,然后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发展情节等角度分析即可。

10这一情节似乎游离于主体之外,实则不可或缺。前文已经交代冯老先生是古玩界的泰斗,并且冯老先生亲自登门劝说外甥刘少白不要坑蒙拐骗,展现的是一个正直前辈的形象,加入“造假圣手”这一情节,使冯老先生的形象更加丰富,也使得冯老先生以卖假鬼脸钱的手段点醒外甥的做法合情合理;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加入这一情节,就以老先生的实际经历告诫读者,欺诈不会成功,深化了主题;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使原本只是单纯的骗子被骗的故事陡增波澜,吸引读者。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情节的作用。这类题在回答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题(揭示小说主旨)。在形式上,主要是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的发展波澜顿生;贯穿全文,有线索作用。因此本题可参照这些规律,有哪些作用答出哪些作用就可以。

相关题目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破裂 B.冰雪融化C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破裂 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
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往往导致不同结果,这告诉我们 A.在前
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往往导致不同结果,这告诉我们 A.在前进的道路上,挫折可能是绊脚石,也可能是垫脚石 B.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不会有挫折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与 Ba(OH)2溶液反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与 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Ca(HCO3)2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H2
 Are you good at ______?    A. swim      B. swimming      C. to s
 Are you good at ______?    A. swim      B. swimming      C. to swim    
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
1920年夏秋,斯摩棱斯克实行了特殊的“小新经济政策”。据10月份汇报可知,这里的粮食征收从9月1日开始,到10月1日就完成了任务,而其它地区几乎要
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数目   
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数目        B.原子数目       C.元素种类      D.各物质的总质量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c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