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5分)[甲]  世有伯乐,然后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5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⑴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_      

⑵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⑶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⑷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4分)

 

答案

 

1.⑴见,通“现”,表现。⑵临,面对。⑶子,你。⑷顾,回头看。(4分,每小题1分)

2.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

⑵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2分)

3.(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4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解析:

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3.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4.紧扣文本内容,联系“伯乐”、“马”的人才观,说出名人做广告的效应的利弊,分析有理即可

 

相关题目

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团被正式宣告破产。这是自1986年第一部
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团被正式宣告破产。这是自1986年第一部《企业破产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因产品质量问题而破产倒闭的第一家大型企业。据此回
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气候
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B.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咸水湖 C.地形以平原、丘陵为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环节是: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C.生
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 ①四氯化碳  ②汽油  ③
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 ①四氯化碳  ②汽油  ③酒精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②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水口行舟      朱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① 水口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将溴水加
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
 - How did Jane get the job so easily?     - She_______ speak French very w
 - How did Jane get the job so easily?     - She_______ speak French very well.     A. should            B. shall               C. may               D. c
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塘中的月色并
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 (这段描写运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