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代儒宗马一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除精通书法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梁漱溟认为马一浮是儒学界的“宗主”,与马一浮精通诗歌、绘画、书法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

B.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师。

C.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写有游离文章主线之嫌疑。

D.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肯定,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肯定了他的说法。

E.马一浮提倡精英教育,以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就业。

8.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请问“高人逸士”的品性在马一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概括。(4分)

9.马一浮的儒学主张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

7BE A项梁的评价与他“欲为儒宗、文宗”的心愿有关,与“精通诗歌、书法等”无关;C项“有偏题之嫌疑”不对;D项“肯定”错。)

8、①幼年智慧过人。②广泛涉猎西学,潜心研读国学。③诗歌造诣极高,后人能读者几乎为零。④精通书法,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⑤传承儒学,终成一代醇儒。

(共4分,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9.(4分)①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②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③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④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反对“六艺皆史”。    (共4分,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4分)

相关题目

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 
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 (3)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乙、丙三幅天气系统示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乙、丙三幅天气系统示意图中,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有关的是___。 (2)乙图为 _____(锋面),它活动最
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图中⑤所代表的过程称
如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图中⑤所代表的过程称为( )A.逆转录B.转录C.复制D.翻泽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
如图所示,下列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因与其它不同的是(
如图所示,下列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因与其它不同的是( ) A.  甲图潜水员利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B.  乙图汽车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后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 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原来王慕维这东西,实在是神通广大,金方伯手下的人役都和他是一个鼻孔
Do you remember the man who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British a
Do you remember the man who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Noah Webster, born on October 16, 1758, is known for The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