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①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杜陵:地名。温庭筠定居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他曾自称杜陵游客。
(1)有人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作者是如何 “状难写之景”的。 (4分)
答:
(2)从虚实的角度,谈谈本诗三、四两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商 山 早 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①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杜陵:地名。温庭筠定居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他曾自称杜陵游客。
(1)有人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作者是如何 “状难写之景”的。 (4分)
答:
(2)从虚实的角度,谈谈本诗三、四两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答:①纯用名词,凸现意象;②有声有色,有动有静;③“早行”情景宛然在目。(4分,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2)答:桷叶落满山路,白色的枳花照亮驿墙,这是实写之景。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昨夜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家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这是虚写。(2分)诗人虚实结合,把行路艰辛与家乡温情对比,突出了“客行悲故乡”的主题,给读者深刻印象。(2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