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如需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编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若用D,F装置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时,甲同学先熄灭了酒精灯,忘记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在水未进入导管之前,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有:① .
(4)①小杨同学将MnO2与水泥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凝固,制作成小块状固体,加入C装置中用以制氧气,在漏斗中应加入 (填药品名),若反应一段时间后,需要停止反应,则其操作是 .
②反应结束后冷却,若需要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则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序号).
A.烘干 B.过滤 C.洗涤
③过滤时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 ,所填仪器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 .
(5)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请你利用如图仪器I、II,设计收集一瓶较纯净的NO的操作方法: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
分析: | (1)根据常用仪器回答; (2)分液漏斗可逐滴滴加液体,从而达到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 (3)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利用图C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旋塞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旋塞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洗涤和烘干;据过滤所用仪器回答; (5)根据气体的性质可以设计收集气体的方法. |
解答: | 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且分液漏斗可逐滴滴加液体,从而达到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故选发生装置 B; (3)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选D装置;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导管内出现水倒流应是由于导管没先从水槽中撤出就停止了加热,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而引起水倒流;此时可再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或把试管和导管分离,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引起试管炸裂,或迅速将导管移出水面或迅速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取下; (4)漏斗中应加入双氧水;利用图C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若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关闭开关. 回收二氧化锰时,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过滤、洗涤和烘干. 滤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还须引流的玻璃棒; (5)收集一瓶较纯净的NO的操作方法是:向装置Ⅰ中注满水,一氧化氮气体从a导管导入,把水全部排出. 故答案为:(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长颈漏斗; 试管 (2)B (3)D;2KMnO4 K2MnO4+MnO2+O2↑;①迅速将导管移出水面;②迅速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取下 (4)双氧水; 关闭活塞; BCA;玻璃棒; 引流 (5)在瓶 I中加满水,将导管b和c用橡皮管连接,NO气体从a管通入,用排水法收集(2分)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装置选取依据的掌握及灵活应用,还考查了实验室常用仪器,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分离等知识,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