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飞翔的翅膀
金文吉
我没文凭,也没特殊技能,只好做建筑工人。用我们的话讲每天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虽然辛苦,但毕竟两个月就能赚到在老家半年的收入,所以我很珍惜。
建筑行业挺好,但有危险。我的一个兄弟就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摔断了左腿。开发商只给了5000 块钱就不管了。我只好在他病情略有好转后,推着他四处上访。有时我们俩干脆坐在街头,形同乞丐地哭诉。折腾了一个月,没得到开发商的赔偿,却收到好心人近万元的捐助。我那兄弟终于又可以接受治疗了,可我却不愿回工地了,我义无返顾地做了乞丐。
这些年走南闯北,我学会了不少方言,没想到这竟然为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乞丐奠定了基础。在行乞的过程中我除了变换行头之外,还能用不同的口音讲述不同的故事,同样的字字血,声声泪,所以我的业绩在新人中遥遥领先。
行乞的第三个月,我就给娘汇了3000 块钱。汇款附言是这样写的:娘,儿子做包工头了, 你就等着享福吧……做包工头,再做开发商是我最初的梦想。不过,现在我早不想这些了。乞丐生活稳定而安逸,可以在室内工作,偶尔心情不好还可以罢工,然后衣着光鲜地去享受城里人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因为我的执著敬业,我还逐步培养了一些“固定客户”,能让同一个人被同一块石头多次绊倒,是乞丐的光荣。盲眼女孩栀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一次我瘸着腿走进她家花店的时候,正午的阳光明媚得有些耀眼,屋子里的鲜花灿烂而芬芳。栀子放下手中的活计,专注地聆听着关于我的腿的故事。而这故事只是N个版本中随意抽取的一个,泪水还是从她灰白的眼底涌出,“哗”一下子从眼角决堤。她把收银匣里的钱都倒给了我,而我只扔下一个阿三的名字就欣喜地离开了。
以后趁她父亲不在,我就以不同的身份和声音给她讲不同的遭遇,她每次都会给我一些钱,却再没问过我的名字。我在佩服自己的同时,也很同情这个善良的小丫头,眼睛盲了,脑子还不大灵光。但我错了。那次我去花店,考虑到她是盲人,就没刻意伪装。我刚进屋子,她就惊喜地喊,阿三哥哥,你的腿好了啊。我震惊了,无论我怎样自作聪明,却永远欺骗不了她敏锐的听觉。我只能匆忙逃遁。
“阿三哥哥,帮我个忙好吗?我这儿有篇文章,妈妈说很好,你能帮我读一下吗?”栀子喊住了我。不认账溜掉是不可能了,我只好用大声的朗读来掩饰我的惭愧和恐慌。这是一篇题目为《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的文章,讲述的是一种叫做帝王蛾的蛾子从蛹化成蛾的过程。 文章说那是个惨烈的过程,太多太多的幼虫在为飞翔的梦想破茧而出的时候力竭而死,有热 心人为了帮助它们,把茧子的洞口剪大,可是,所有接受施舍,轻易见到天日的蛾子,却都失去了健全的翅膀,只能笨拙地爬行!我无地自容,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小,读最后那句“永远没有人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的时候,我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
“这文章真是太好了,阿三哥哥,能再给我读一遍吗?”望着栀子暗淡的眼睛,我无可逃避。再读的时候,我思绪万千,想起了那个关于开发商的梦想,想起了千里之外父母的厚望,更想起了施舍背后迷失的自尊和坚强。我是用洪亮的声音完成第二遍阅读的,但羞愧的泪水却爬满了我 23 岁的青春脸颊。
“阿三哥哥,你哭了。”栀子的双手紧紧握住了我的手。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手背温软光滑,手指却布满伤痕和老茧。这些都是花刺扎的,我不能戴手套,我得锻炼触觉。栀子的口气有些许无奈,但更多的是自豪。
“阿三哥哥,别同情我,妈妈说即使有残疾,也不能寄希望于别人的怜悯和施舍,未来只能靠自己。”栀子的口气像个久经风霜的智者,“可惜我什么都看不到,帝王蛾几十厘米长的翅膀是不是很漂亮?看不到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心感受,只要努力,我们都会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
我满面愧疚却又意气风发地离开了鲜花店。站在过街天桥上,面对朝阳,我直起腰板,张开双臂。我知道,我心底尘封的梦想和信心正一点点地复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0 年第 5 期)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在描述行乞情况时,使用了诸如“优秀”“业绩”“敬业”“光荣”等褒义词,这说明作者很认可行乞这种行为。
B. “而我只扔下一个阿三的名字就欣喜地离开了”中的“扔”刻画出了“我”当时毫不负责并心安理得的心态。
C.文中的盲女实际上早已知道“阿三”对她的欺骗,只是她心地善良,不想当面揭穿他,才想出让他读文章的办法。
D.小说最后一自然段,用语虽然较为含蓄,但很鲜明地表达出了主人公要开始新生活的强烈愿意。
E.小说题目“飞翔的翅膀”有深刻寓义,作者想用“翅膀”比喻“人生”,“飞翔的翅膀”喻指,人生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12.开头两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详略处理是否得当(6 分)
13.文中画线句子对盲女的评价差异很大,试分析这两句话体现了“我”怎样的变化?(6 分)
14.结合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我”和“栀子”的形象,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什么生活启示。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