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庐山 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各题

庐山

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当1514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来到庐山,想必心境便那般复杂。他曾在此留下一幅画作,迷茫和阴冷的气息在画卷上弥漫开来。有谁在画卷中感触到了这些?

于我,庐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变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许我该留下一点印记,一点在庐山的气息。庐山并不会因一个人的书写而减石增雾,它只是随着书写的展开,从我的心里一点一点消失。

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随行的人颇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躯堵在眼前东挪西挪,有妇人或者少女,不辞辛劳带着衣服,每到一处景点就兴高采烈地更换。这些都令人厌倦,而混迹之中,却也自有些污浊的快乐。

夜间乘车上山,腾腾的浓雾罩着山路,车灯只能照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距离,此外一切不见。车窗上很快积了白茫茫的水雾,用手擦开一块探头看,黑漆漆一片那黑的体积和压力时轻时重逼着眼睛,让人心惊和下意识地躲水雾继而又漫上窗。

车进山门停下购票时我跳下来,抽了半支烟。好凉,这是九月。风大,雾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那雾有阴杀之气,让人觉得不祥。

这是对庐山最初的印象,和内心情感一般茫然。夜里下榻牯岭镇一宾馆,心中烦闷,出来走动,黑暗步步紧逼,人很快便一点一点退回房间。被褥潮湿,入睡时我想到多年以来我不断失落的一些事物,它们永不回归;想到一些具体的人,已经很久不曾记起他们了。此时他们像那些雾一般;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对庐山最初的认识来自李白的诗句,与水有关的句子自少时起便令我欣喜莫名。然后是宋美龄的别墅,庐山会议,庐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这里待过,一个令我厌恶的人。我其实并未读过他的理学论著,而仅凭直觉便将此人斥于千里之外。他与我无关,对我而言并不存在。

找到庐山更为久远的人的气息,是在第二天。

我到了庐山花径。花径之名源于白诗,白居易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这个自称是太原白公的人让我觉得亲切。他在春末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远处的九江书写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庐山正是秋高时节,这时节白公不在,他在九江。这时节另一个高贵而寂寞的人是常处山间的,他种豆,采菊,修补八九间草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时候的庐山何其清爽,如今已宛若闹市了。

这个人是陶渊明,庐山原来竟是他的家乡。这个渴求淡泊的人不会想到在他身后,庐山变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

陶渊明令我略感到一些安慰,但庐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纪念场所。也好,他原本便是个寂寞的人。

庐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庐山瀑布。但导游说离此尚远,不在游程之内,如今也风范不再,只好作罢。看了两处瀑布,分别是大口瀑布和三叠泉,并无甚可观。水量颇小,像三叠泉落差虽大,却只有细细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下了那么深的山谷去看,心觉不值。

这些已是庐山遥远的、日趋淡薄的气息。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

作者写庐山,为什么要从唐寅在庐山留下的一幅画作写起?(4分)

怎样理解文中“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这句话?(4分)

文中两次提到“扑上来、扑上来”,试比较它们的不同。(4分)

针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说一说作者对庐山的认识。(6分)

答案

【小题1】(1)唐寅的画作画出了庐山迷茫和阴冷的气息,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用唐寅作画时的复杂心境,比况自己的感受:诸事椎心。(每点2分)

【小题2】(1)这句话是说,在现代旅游中,人们更多地注重外在的、表面的、有些污浊的快乐。(2)很少从内心深处体悟自然本身的闲逸情趣。(每点2分)

【小题3】第一处实写雾的浓重,渲染了阴杀的气氛。第二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脑海中不断涌出“失落的一些事物”、“一些具体的人”,表现心情的茫然、烦闷。(每点2分)

【小题4】作者认为庐山的本质是人的气息,壮丽,秀美,清爽,渴求淡泊(2分),但这些渐渐消失了,庐山现在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2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痛(2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压力F=kt(k为大于0 的常
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压力F=kt(k为大于0 的常数,t为作用时间)压在足够长的平整竖直粗糙墙面上,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始终静止  
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
萘环上的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    )A.2,6-二甲基萘                    
-- Gina, happy birthday to you!    ______ A. Thank you.          B. Th
-- Gina, happy birthday to you!    ______ A. Thank you.          B. Thank you! And the same to you. C. The same to you.  D. Yes, I’m very happy.
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
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锤子打到钉子上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     在距离地球个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
—Are you going to join us ? —________.      A. Yes, I’m.      B
—Are you going to join us ? —________.      A. Yes, I’m.      B. Yes, I will.       C. Yes, I am.        D. Yes, I do .
在植物体内,能形成多糖的场所是     ①肝脏   ②骨骼肌
在植物体内,能形成多糖的场所是     ①肝脏   ②骨骼肌   ③高尔基体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   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
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CCl4           C.Cl2              D.F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