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上教师演示了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混合物的实验,课后

化学课上教师演示了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混合物的实验,课后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教师演示中获得的灰红色粉末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D中盛放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主要原理:称取样品粉末W g,放入C中;D中装入ag药品;反应结束,冷却后,称量D中药品质量为b 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主要步骤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BE中有气泡

________

C进行加热.当C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________

________C+O2  CO2  

实验讨论
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按上述实验,得到铜的质量分数不精确,你认为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________,如果要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对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答案】2H2O2 2H2O+O2C中的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2Cu+O2 2CuO;澄清石灰水;检验D装置是否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碳;偏小;水蒸气通过CD中碱石灰吸收,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在装置BC之间接一个与D相同的装置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要求出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可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的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的质量,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再求出碳的质量分数:主要实验内容  打开A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是:2H2O2 2H2O+O2
C进行加热,C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当C中现象是:C中的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发生的反应是:C+O2 CO2  2Cu+O2 2CuO实验讨论
装置E中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检验D装置是否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碳.
按上述实验,得到铜的质量分数不精确,应是偏小,原因是:水蒸气通过CD中碱石灰吸收,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如果要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对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在装置BC之间接一个与D相同的装置.
故答为:①2H2O2 2H2O+O2C中的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2Cu+O2 2CuO澄清石灰水;检验D装置是否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碳;偏小;水蒸气通过CD中碱石灰吸收,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在装置BC之间接一个与D相同的装置
【分析】根据题中的图示可知,要求出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可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的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的质量,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再求出碳的质量分数.据此分析判断实验的过程中的有关的问题和注意的事项

相关题目

如果60m表示“向北走60m”,那么“向南走40m”可以表示为【 
如果60m表示“向北走60m”,那么“向南走40m”可以表示为【    】A.-20m         B.-40m         C.20m         D.40m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0分)魏绛谏悼公伐诸戎①五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0分)魏绛谏悼公伐诸戎①五年②,无终子嘉父③僮孟乐④因魏庄子⑤纳虎豹之皮以和诸戎。公曰:“戎、狄无亲而好得
  
  
(6分)773 K、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CO(g)+2H2(g)CH3OH(g
(6分)773 K、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反应CO(g)+2H2(g)CH3OH(g)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曲线Ⅱ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若投入amol CO、2amol H2,平
已知a,b为非零实数,且a<b,则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已知a,b为非零实数,且a<b,则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    )       A.        B.          C.     D.
默写 (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   (2)十
默写 (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   (2)十岁裁诗走马成,________。   (3)________,天气晚来秋。   (4)日光
已知函数,若,则的值为(  )        A.    B.1    C.2   
已知函数,若,则的值为(  )        A.    B.1    C.2    D.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外援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虽经多方斡旋,但终至琴瑟失调,不得不分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