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寒食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

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即巩县,在洛水西岸,是洛阳的东大门,世称“东都锁钥”。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作者触景生情,眼见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心生怜爱。

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引出思归之情,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E. 本诗前四句以乐景衬哀情,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平淡朴实,流露出遭贬南行的惆怅。

15.这首诗的尾联跟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及郦道元《三峡》结尾一段,都写到猿声,但所起的作用不同,请分别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 B DA寒食节为清明前一天。C颔联中,“应”字有推测之意,诗人身为逐臣,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繁茂,“触景生情”表述错误。E语言清丽自然)

15.① 本诗中的“猿声”,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思归怀乡以及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②由于作者身在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两岸“猿声”似乎在叫个不停,表现了李白遇赦后的喜悦心情。③郦道元《三峡》中所写的“猿声”,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谷中久久回荡,使作者联想到三峡渔者所歌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衬托了三峡秋天悲凉的气氛。(各2分,意对即可。关于郦道元《三峡》中的猿声,只答表达了作者的哀伤情绪的,不得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三峡渔者借猿啼表达伤感情绪,而文末引用它的目的是衬托三峡秋天的悲凉。前文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表现三峡秋天的悲凉气氛。)

【诗歌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年,唐睿宗即位,将宋之问等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的人都贬谪发配偏地。此诗就是宋之问前往钦州贬所途经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所作。满塘驿,是江州的一个小驿站名。

这是一首古诗,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去年那一日,诗人还在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与同朝文士饮酒赋诗,享尽荣华,而今却已是遭贬谪之人,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此清明寒食节。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寒食节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时节,眼前又有景色秀丽的庐山,诗人毫无欣赏兴致,反念于去年上巳洛桥边修禊事,对京华游乐的追忆和向往,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凄切,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华与眼前的现实相对照。第三句上承首句而发,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诗人由去年的洛桥修禊,联想到今年繁华的京洛风物,去年底离开洛阳时,还是隆冬时节,此时已是春归大地了,洛阳城内,应是满城飞花、春意盎然了。遥怜二字,写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中小洲为吴洲,诗人身在江州,回望京华,遥怜洛阳草木花树,但眼中所见,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后四句感物思归而不得,抒发断肠之悲。先重复吴洲春草以承上启下,诗人有感于眼前春光,归思更切,感物思归怀故乡是诗中的情感主线,故乡,即指洛阳,宋之问虽不是洛阳人,但他长期在此生活,感情深厚;同时相对于他即将要去的南方而言,整个北方、整个中原都是他的故乡。结句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自我设问,感情痛切哀婉,身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骑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

此诗前四句侧重于感物,着力渲染满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以洛水修禊与庐山寒食的对比;后四句侧重于思归,直抒满腹乡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遭贬南行的哀伤,情思深婉含蓄,语言清丽自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宋之问

656 —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令文,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上元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相关题目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C可供给呼吸,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以略去):   (1)写出
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则
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则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享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    ②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    ③那天秋雨连
已知f(x)=cos2(lnx),求f′(1)的值.
已知f(x)=cos2(lnx),求f′(1)的值.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南北跨纬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    ) A、南北跨纬度多          B、南部临海,北部靠陆地  C、受夏季风的影响        D、受地势因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行,会上指出:“我们应该继续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申不采
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小明和小华用同一只碗放在面粉盘中
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小明和小华用同一只碗放在面粉盘中进行了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面是他们的一些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
如图所示,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装置(Ⅱ)为电
如图所示,装置(Ⅰ)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装置(Ⅱ)为电解池的示意图;装置(Ⅰ)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电池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Na

最新题目